揭秘宫颈癌幕后“元凶”HPV
作者 相芬芬
发表于 2024年9月

宫颈癌被称为“红颜杀手”,位居全世界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四位,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2020年,全球宫颈癌发病人数达60万人,因宫颈癌死亡的患者达34万人,其中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为11万和5.9万,分别占全球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18%和17%。除了关注癌症本身,我们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造成这一威胁的幕后“元凶”,即高危型HPV感染。通过各种预防和治疗举措,以期将这一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宫颈癌是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已经明确的癌症,高危型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最大的“罪魁祸首”。研究发现,每100个宫颈癌患者中,约99个人伴有HPV感染。当深入探究这些微小病毒的影响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女性一生中约有70%左右的概率会感染HPV。这一数字看着有些令人担忧,然而并不是每次感染HPV都会导致宫颈癌。除了感染病毒的类型不同之外,超过90%感染HPV的女性在病毒感染6~12个月后,会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自行清除HPV。因此,理性看待HPV感染对女性非常重要。

什么是HPV及其传播渠道

HPV是一种小分子的环状双链DNA病毒,属于乳头状瘤病毒科,颗粒直径为50~55毫米,无包膜,在自然界中稳定性较好,具有嗜上皮性,主要在基底细胞中潜伏。HPV亚型众多,目前已经有200多个亚型从人体中鉴定出来。这种病毒能引发人类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增殖,根据致病力不同,其中部分被归类为高危型,部分被归类为低危型。低危型主要引起皮肤疣、生殖器疣等疾病,高危型则被认为与宫颈癌、阴道癌、阴茎癌以及口腔和喉部癌症等恶性肿瘤有关。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4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