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观察治疗是初发阶段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明智选择
前列腺增生是一个让很多男性朋友困扰的疾病。首先,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中一种常见的导致排尿障碍的良性疾病,患者不必忧心是癌变。在组织学上,它主要表现为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60岁男性的发病率高达50%,而到了80岁时,发病率甚至可达83%。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平衡性破坏有关。前列腺增生需要年龄增长和分泌睾酮的睾丸两个条件,相关理论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一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和遗传因素的作用等。
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前列腺部尿道延长、受压变形,尿道阻力增加,从而引发下尿路相关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夜尿增多、排尿等待、排尿困难、排尿中断、排尿不尽感以及排尿后滴沥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前列腺增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
50岁左右的男性出现下尿路症状时,应首先考虑前列腺增生这种可能,部分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存在前列腺增生。结合病史和相关的影像学及化验检查,需要排除膀胱疾病、尿道狭窄、前列腺癌和神经系统疾病,才能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最终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前列腺增生可以通过等待观察、药物和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早期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可以先进行等待观察,不急于采取治疗措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过度医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花费。
等待观察是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治疗措施,适用于轻度下尿路症状(IPSS≤7)或中度以上症状(IPSS≥8),但生活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4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