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钢琴作品戏曲元素研究
作者 林林
发表于 2024年9月

一、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

从表面上来看,西方的钢琴音乐与中国的传统戏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戏曲音乐源远流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钢琴传入中国之前,传统戏曲就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随着钢琴传入我国,不断与传统戏曲进行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钢琴音乐艺术形式。

(一)中国戏曲与戏曲音乐元素

中国戏曲涵盖了舞蹈、武术、音乐、文学、表演、杂技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点风格的传统艺术,也是最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宝贵的传统艺术财富。

戏曲音乐是指把传统戏曲中的唱腔、节奏等艺术元素融合到声乐和器乐中,创作出一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戏曲音乐元素可以很好地体现我国不同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缩影。中国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戏曲最早起源于舞蹈,几千年前就初步形成了这种艺术形式。从秦汉至晚唐出现了“百戏”“角抵戏”“参军戏”等,是流行于当时的带有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形式,也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唐宋时期,经济繁华,出现的“勾栏”“瓦舍”为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表演场地和唱腔基础,出现的“杂剧”“南戏”可以完整地表演故事,敢于面向现实,更具有戏剧性,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明清戏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宋元时期的南戏在明清变为传奇并与民间音乐结合形成诸多声腔剧种,直至清乾隆年间以西皮和二黄为基础形成新剧种“京剧”是空前完整的戏曲表演体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是我国传统戏剧向现代戏剧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创作模式和结构布局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艺术家们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现代京剧作品。

(二)钢琴音乐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相对于传统戏曲艺术它给人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所以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了民众的接受与喜爱,虽然在中国,钢琴的历史发展时间与戏曲相差很远,但对我们的音乐文化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还有超越戏曲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艺术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中国钢琴家在保留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学习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特点,把二者充分融合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

二、戏曲文化中底蕴特点

(一)戏曲艺术元素中的地域性

所谓地域性,就是以地域为基础的戏剧要素,中国地域辽阔,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成了南方与北方。南方戏剧主要有越剧、黄梅戏、川剧、潮剧、粤剧、淮剧、绍剧、琼剧、花鼓戏、沪剧、汉剧、滇剧、锡剧、扬剧、湘剧、采茶戏、歌仔戏、黔剧、楚剧、高甲戏、婺剧、桂剧、徽剧等,北方戏剧种类主要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秦腔、四大梆子、眉户落子、山东梆子、二夹弦平调、老调、吕剧、柳琴戏、四平调、丝弦四股弦、二人台等。南北文化的地域性差别,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以及历史文化积淀等不同所引起的,这种不同在戏曲中也有所体现:从题材上来看,北方戏曲多以军旅为题材偏重于叙事,而南方戏曲则多以爱情题材为主偏重于抒情。在唱腔方面北方戏曲京剧、评剧等唱腔多板腔体,节奏感相对强烈,南方戏曲越剧、黄梅戏等唱腔多曲牌联缀体,旋律更突出,如昆曲曲牌万年欢等,在表演方式上,北方戏曲多武戏少文戏,唱腔嘹亮高亢。而南方相反,南方戏曲多文戏少武戏,曲文优美,在昆曲中尤其明显,表演内敛含蓄,多使用文人化语言。除了将戏曲分为南北方外,还有以当地地名来命名的剧种,比如北京的京剧、广东的粤剧、川渝地区的川剧等。可以说戏曲文化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地域性。

(二)戏曲艺术元素中的民族性

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语言特色。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