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学术期刊“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的构建
作者 李旭麒
发表于 2024年9月

音乐学术期刊作为推动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学术成果,刊载着音乐领域的研究与发现。随着越来越多期刊涌现,许多期刊在追求学术前沿研究和话题时出现的同质化现象,成为期刊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之一。对于种种困境,音乐学术期刊需要寻找新的出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成为音乐学术期刊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策略。

一、“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的定性评价

以音乐学术期刊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点构建的“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是音乐学术期刊的特色表达,以特定地区的音乐文化为核心,以鲜明的地域性为标志,以地方性的民歌、戏曲等音乐形式为主题。

1983 年,《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开设“广东地方乐种研究”专栏,正式拉开了音乐学术期刊“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的序幕,刊发了许多关于岭南地区民歌、筝乐、音乐教育等内容的学术论文。2010 年“岭南音乐文化研究”成为其固定栏目之一,持续推动对岭南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逐渐成为其最具代表性和最受关注的栏目之一。1986 年,《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开设“江苏历代音乐家”栏目,深入挖掘江苏地区的音乐历史和文化,聚焦于该地区音乐家,如萧祐、朱长文、管平湖等,通过探究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他们在音乐领域的成就,折射江苏地区音乐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栏目创办仅七年,但却是期刊早期在特色栏目建设上的重要尝试,不仅丰富了期刊内容,也为后续学术研究和栏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天津地方音乐”栏目依托于天津音乐学院的学术资源与专业力量,以1989 年《“天津十番”乐与刘楚青先生》发表为起点,开始刊载天津地区音乐文化的学术文章,并于同年成立学报首个“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天津音乐与音乐家”,后又于1993 年、1994 年,分别设立“地方音乐”“天津地方音乐”“天津音乐史”栏目,围绕天津地方音乐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在探索特色栏目发展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以十二律中第一律“黄钟”命名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立足于湖北,以荆楚文化作根基,在20 世纪初,设立与湖北音乐文化有密切联系“楚文化音乐研究”栏目[1]。长期以来《黄钟》刊载大量关于湖北民间音乐和楚音乐文化的研究,形成以蔡际洲、田可文为代表的作者队伍。同时楚地幅员辽阔,不仅有着楚音乐文化,还有极具特色的武当山道教音乐,[2]1990 年,《黄钟》针对武当山的宗教音乐,开设“湖北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一栏,成为《黄钟》道教音乐”栏目的开端,一年后刊物以武当山道教音乐为基点,延续道教音乐栏目的开设,设立“道教音乐专号”,将研究范围扩展到香港、苏州等地的道教音乐,形成跨地域的研究视角。《乐府新声》作为东北地区首个专业音乐院校学报,不仅是记录与传播东北音乐文化的重要媒介,更承担研究东北地区音乐的责任与使命,长期致力于东北地区音乐研究。以1994 年“东北风”栏目为开端,在几十年的创刊历程中陆续设立“满族音乐专栏”“契丹音乐文化研究专栏”“东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等多个东北地区专题栏目,汇集了以凌瑞兰、陈秉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与专家。作为西北最高音乐学府——西安音乐学院,其学报《交响》致力于陕西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音乐文化研究,在长安古乐、敦煌乐舞、西北地域音乐、秦派民乐、陕甘宁地区红色音乐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建树,[3]从《秦筝在秦——陕西榆林古筝考察报告》开始,学报发表多篇关于西北音乐文化的研究文章,为陕西区域音乐文化栏目的设立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吸引了李宝杰、方建军等多位专家学者的参与,形成了强大的作者群体。“浙江戏曲与音乐研究”作为浙江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文化研究》开设的首个“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其设立不仅体现了学报在浙江文化建设上的策略,也反映学报在研究主题上力求彰显浙江特色的方针。自2018 年起连续四年,刊物不断丰富并拓展这一栏目,形成以浙江地区特色剧种——越剧为核心的栏目体系,并逐步纳入其他浙江音乐文化,如畲族音乐、绍兴莲花落,为读者呈现浙江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图景。同时一种新型“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孕育而生,“音乐上海学”栏目作为音乐人类学领域下延展出来的栏目之一,与之前的特色栏目不同,不再局限于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范畴,而将研究视野转向城市音乐,在研究视角、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实现了新的转变与突破。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