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选择的决定因素
作者 苑杰
发表于 2024年9月

如果选择真的如此关键,那么是什么力量在幕后塑造了我们的选择?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选择,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决定行为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呢?

讲一个引自我主编的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社会心理学》中的例子。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

这个例子说明了认知(即对研究生品质的评价)决定了学生的选择(即他们与研究生互动的方式),清楚地展示了认知如何影响个体的选择和行为。

这个故事说明了,决定行为的就是人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认知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与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一致的选项。因此,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一个在脑科学与社会学领域都经常说到的词。

从科学术语的角度来讲,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从社会学领域来讲,在日常生活中,认知是人们与世界互动的基础,是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