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害怕犯错?

一次自习课上,我坐在讲台上写教案,余光中发现一位女生鬼鬼祟祟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班的班长。她时不时就朝讲台的方向瞄一瞄,似乎是在确认我有没有看她。
这样的行为反复了好几次,我实在好奇,就走到她身边去,没想到正撞见她偷偷往练习册上抄答案。
抄答案被抓个正着,班长的表情很是难堪,我没有戳破,只是小声告诉她,来我办公室一趟。进了办公室后,她不敢说话,一双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先安抚好她的情绪,才问她:“你为什么要抄答案呢,是不会做吗?”
班长回答:“有几道题拿不准,担心自己写错,所以就想直接抄正确的答案。”
我问:“拿不准可以问老师,你怎么不问呢?”
班长说:“问老师肯定会被批评啊,因为这几道题老师已经讲过了,我不应该不会做。”
我接着说:“你现在可以抄答案,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
班长说:“老师,道理我明白,可我真的很害怕做错。”
我又问:“你为什么害怕犯错呢?”
班长说:“犯错后会觉得自己太差劲、太没用,好学生不应该犯错才对。”
学生在学习中,为何害怕犯错?
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来看,有错误才能发现知识漏洞,才能去查漏补缺,所以犯错是非常有意义的。
可通过和班长的交流,我意识到,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害怕犯错,对犯错误持有非常消极的态度。
● 害怕犯错与“不允许犯错”的成长环境有关
学生的成长环境,可能缺乏足够的容错率。我让班长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不小心摔碎东西、弄丢零花钱时,父母是什么反应?她的回答是严厉批评、大喊大叫。如果是考试没考好的情况,父母还会施加惩罚。
她的父母恐怕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反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恰构建了个体对于犯错的最初体验—— 可怕、失控、难以招架、常伴随着一些严重后果。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