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走胸口的“石头”
作者 王凤姿
发表于 2024年9月

一天中午,心理讲座一结束,我便快步朝办公室走去。每天早起晚归,午休对我至关重要。不料,刚到门口,一个学生就跟了上来。她略表歉意地问我能否请教一个问题。

“复杂吗?”我问道。

“应该不算复杂。”

“好的,进来说吧。”

团支书的头一遭

交谈中,我了解到,她叫柳柳,大一学生,担任班级团支书。因近期要主持一次团日活动,觉得压力很大。“那种感觉就好像你的胸口上被压了块石头,憋闷得很。”柳柳形象地说道。

“会影响到学习、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吗?”我询问她。

“还好。昨晚观看了校内的一场电影,还是很享受的。不过,电影欣赏完,想到接下来的团日活动,又开始紧张起来。”

“睡眠方面呢?”

“睡眠不太好,感觉睡得不安稳。不过,精神状态还可以。”

“头一遭搞团日活动,心里完全没底呀。”柳柳皱起了眉头。

我解释说,个体面对新事物时,由于缺乏应对经验,产生紧张焦虑很正常。这种紧张焦虑,其实是神经机制特意让大脑处于适度的紧张,从而提醒我们不能“大意失荆州”。从这个角度说,紧张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

“哦?”柳柳有些不解。

“你看,适度的焦虑,让我们产生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有助于大脑保持兴奋,不易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适度的焦虑能使我们保持做事的警觉性,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办事效能。还有,适度的焦虑会调动身体的能量,让我们以充沛的精力来完成工作任务。”我接着说道:“其实,只要团日活动顺利结束,你那种紧张焦虑就会随之消失的。”

“我也这么想。不过,怎么度过这个等待期呢?”

“提前做好准备,紧张焦虑感就会降低。另外,适度调节情绪,让自己尽可能轻松地度过这个过渡期。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