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打“小报告”的应对之策
作者 蕊红
发表于 2024年9月

大学毕业的小张刚参加工作,与同事相处就像跟同学相处一样随意,说话有点口无遮拦,经常将自己工作中不顺心、自认为总监对自己的不公,以及自己心中的不平衡,对着同事一吐为快。

每每发泄完情绪后,小张都有点担心同事们会将自己的话传给总监。但转念一想,谁人背后不说人?而且谁会那么无聊,将这些闲谈中的牢骚传到总监那里去?然而,小张的担心却在不久后成了现实,总监从同事嘴里得知了他在背后说的话,将他叫进办公室谈心,问他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是不是对工作不满意?

从总监那里出来后,小张心惊之余,明白了一件事:原来平时关系很好的同事也会到上司那里打他的小报告。

经过这次波折,小张决定转变思维,不再把同事当作同学相处,像个不设防的邻家小弟。只是,即便他管住了自己的嘴,还是有同事到总监那里打他的小报告,比如他某天迟到、早退了;被同事看到周末在外兼职赚外快;被同事发现浏览招聘信息,对公司缺乏忠诚。

总监因此时常找他了解情况。

接二连三被人告密,不免让小张有些恐惧上班,他总感觉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想不通,为什么有人那么喜欢打小报告?被打小报告,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职场中,都是哪些人在打“小报告”?

被打小报告,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

可以说,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小报告”了。其实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职场,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动不动就往家长、老师、领导身边凑,把你私底下干的事情、发的牢骚、开的玩笑,传到他们耳朵里去。

很多热衷于打小报告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就算被人发现是自己跑去告密的,也不会终止这种行为。

我们往往认为这些告密者就是人品差、心理阴暗、居心不良,不排除有一部分人确实如此,但如果分析一下这类人群的心理,你或许会发现,这种行为不总是和“坏”挂钩。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