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所爱,爱我所做
作者 罗海英
发表于 2024年9月

最近有朋友和我吐槽:“我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时很痛苦,可又不得不做这份工作,怎么办呢?”

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一回,我带着发烧的孩子和心脏不舒服的妈妈去医院看病。

在胸痛急诊的接待处有一个清洁工大爷,大约60多岁,我抱着孩子问他在哪里验血,他给我指路。等给孩子抽完血回来,我在接待处等母亲,他开始和我聊天,问我孩子多大了,然后告诉我,他儿子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十岁了,老二比我女儿小两个月,他老婆在帮忙看孙子,每天回家孙子都喜欢坐他腿上玩。

其间,他还时不时回答其他病人的询问,比如儿科在几楼,厕所怎么走,检验报告在哪里取,非常热心和有耐心。

一位头部受伤的女士,手拿纱布捂着伤口,在急诊门口等着。她对大爷说她头疼,大爷就一直安慰她。后来,她担忧自己的丈夫找不到挂号的地方,开始抱怨丈夫没有用。大爷乐呵呵地说,是你老公把你送到医院来的,他要是没有用,怎么送你过来呢?这位女士一听就笑了,好像一瞬间忘记了疼。

这位大爷让我看到:一个人对工作所秉持的态度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的。

差事、职业与事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对工作所秉持的态度可分为三种:差事、职业、事业(天职)。

持“差事”态度的人,单单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方式,其工作的积极性、效能、满足感都不怎么高。他们在上班时会常常看时间,一到临近下班时间或周末的时候,就会显得干劲高涨,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了。对这类人来说,工作之外的活动、嗜好、人际关系等,远比工作更能满足自我价值和效能需求。

持“职业”态度的人,普遍是为了获得地位、名誉而工作,他们会为自己定下目标,并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以换取升迁和名望。虽然有时也会想,自己为何要这么辛苦?可一旦完成所设定的目标后,他们就会感到满足,并很快设定新目标,继续工作下去。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