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中心,提升共情能力
“我妈好烦啊,前几天说她省吃俭用给我报了两个补习班,真是恨不得让我24小时都用来学习!”初二学生小凯跟郑老师抱怨道。郑老师拍了拍小凯的肩膀说:“你妈妈真是个好妈妈,省吃俭用全力支持你学习。小凯要懂得珍惜,争取考上重点高中,别辜负了妈妈的苦心啊!”“郑老师,您怎么跟我妈一样不理解我?”看到小凯满脸的失望和难过,郑老师有些委屈,也很疑惑:“小凯怎么这样说我呢?我说的是事实啊!”
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郑老师发现,因为自己只是从自身的认知视角出发,忽略了小凯的感受和需要,未能给予共情回应,令小凯感觉不被理解。认识自我中心对共情的影响,努力走出自我中心,是教师提升共情能力的重要修炼。
一 自我中心对共情的影响
自我中心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事物刺激时,通常以自己的想法推测他人的想法的现象。自我中心倾向让我们在思考问题、看待世界时,常以自己的角度为绝对出发点。而共情是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要求我们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甚至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把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对方,让其体验到被理解和接纳。在师生沟通中,如果教师习惯于从自己内在的参考系统出发去思考问题,不做换位思考,就很难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可见,一个自我中心的教师往往看不到、听不到、想不到学生的需求,故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
前述案例中,郑老师站在自己的角度,自然只能看到小凯妈妈省吃俭用、全力支持儿子学习的一片苦心,因而建议小凯珍惜机会,努力考上重点高中,这让小凯感到失望和难过。如果郑老师能站在小凯的角度,就更可能看见其巨大压力和对妈妈的不满,进而给予共情回应:“妈妈省吃俭用给你报两个补习班,让你感到压力剧增和烦躁。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学生博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