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的真实渴求,不做“聊天终结者”
随着家庭教育的社会化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也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可有时候明明自我感觉沟通得很好,却还是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那么,该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到孩子真实的渴望呢?
一、沟通现场
——妈妈,我感觉这次没考好……
——没考好就没考好呗,没关系。
——这段时间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很难过……
——这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是一次考试嘛,你尽力了就好。不用纠结考得好坏,反正无论怎样都有大学上……
孩子默默地闭上了嘴,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房门,很久都没有再发出声音。
这样的情境是不是在你家也发生过?家长感觉自己情绪很稳定,没有争吵,没有指责,也没有给孩子施加明显的压力,反而在努力地想给孩子减压,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做了“聊天终结者”呢?
二、沟通解读
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来看,高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善于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感觉良好,成就感和自信心都会提升,反之亦然。尤其是对于那些他们所信赖的人们,如果能满足或者达到他们的期待和认可,那么他们的内在自信将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提升。
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中看到了孩子的情绪,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压力,所以尽量在使用一种轻松的、无所谓的言语,像“没关系呀”“不就是一次考试嘛”“尽力了就好”等,想帮助孩子减少压力,安抚情绪。可家长却忽略了孩子产生这些情绪和压力的真正原因,并非全来自这次考试成绩,而是“我的努力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我感觉很失败”,所以仅有这些安抚是不够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学生博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