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处于青春中后期的高中生,他们的思维更敏捷,个性更加独立,但情绪波动大,心理活动具有闭锁性,加之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复杂的人际环境中,对生活感到枯燥乏味,积极的幸福体验感不足。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课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而设计,进而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自己拥有的幸福,探索心中理想的幸福,学会珍惜当下,发现并创造持续的幸福。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幸运大抽奖
老师:同学们,今天心理老师带领大家来玩儿“幸运大抽奖”的游戏,哪些同学是幸运儿,能参与抽奖呢?我们以“剪刀石头布”决定胜负,每一轮每一组的胜出者参与抽奖。
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感受。
学生1:简直太幸运了!还想再抽一次。
学生2:有点儿失落,没有机会参与抽奖。
学生3:觉得很幸福,能连续两次参与抽奖。
教师:有的同学感受到了小确幸,有的同学有一些失落……让我们带着参加活动后不同的心理感受走进“探索我的幸福形态”这节心理课。
设计意图: 通过“幸运大抽奖”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导入“探索我的幸福形态”主题。
二、团体转换阶段:幸福初认知
如果幸福有形状,会是什么?请用桌子上的毛根,赋予幸福一个形状。
制作完成后,分享作品。
学生1:我把幸福制作成了一个心形,因为对于我来说,有爱就是幸福的。
学生2:我把幸福制作成了一个整圆,代表着完整和美好。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于幸福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我们都渴望拥有持续的幸福,如何才能拥有持续的幸福呢?积极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幸福2.0模型,即认为获得持续的幸福,需要我们把握住5个要素,分别是:培养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地做事(engagement)、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创造积极的意义(meaning)、不断积累小成就(accomplishment),简称PERMA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