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我们班小尹同学又没来学校,这次已经长达一个月时间都没来了。六年级不来的话很难跟得上的。”一位对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学生发展有较高要求的班主任见到我时如是说。
小尹,女,六年级。家中还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妹妹5位成员,但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房子居住。小尹和外公外婆住,妈妈偶尔过来照顾小尹。日常生活中,小尹对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比较好奇,也很喜爱这些小动物;学习上,语数英3科均较为困难,小尹较难在学业上获得成就,因此也不爱来学校;情绪上,经常难以控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管任何场合都会大声哭泣直到把问题解决;人际交往中,班里大部分同学不太愿意主动跟她交流,因为同学们觉得她只会哭。
【她为什么不来上学】
从表面上看,小尹的家庭结构非常完整,原生家庭应该很幸福。但是,经过细细了解,我们才发现她的原生家庭关系并不简单。因为爸爸的暴脾气,小尹自幼与他关系不太好,甚至互相视为仇人。为了缓解父女俩的矛盾,小尹一人搬去与外公外婆同住,外公外婆也因此非常疼爱她;妈妈为了弥补对小尹的亏欠,所以对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二胎出生后,小尹觉得自己不被关爱,更讨厌爸爸了。爸爸也因为女儿无视他的态度逐渐想要放弃这个女儿。同时,夫妻双方因为对女儿的教育观念不同也导致关系不和谐,经常会有埋怨、争吵:爸爸认为妈妈对女儿娇生惯养,妈妈认为爸爸冷漠无情。
无论是哪一门功课,小尹都会认为难度大到自己无法胜任,心里提前预设了很多障碍。所以她在完成功课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拖延,或者干脆摆烂不做。这着实让人头疼——与其说学习困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畏难心理。本来就经常请假不来学校跟不上进度了,又害怕接受有难度的任务,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的她就更不爱来学校了,由此就陷入了死循环。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小尹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都会以大哭、发怒的方式来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在家里,长辈觉得亏欠孩子,于是满足孩子;在学校,老师考虑到大部分同学,要管控好课堂,于是也无奈满足孩子;父亲比较激进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养成了通过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的坏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