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家分享过这样的故事:3岁时,孩子在公园里一路狂奔摔倒了,正一脸痛苦时,父母匆匆赶来,对孩子说:“我说什么来着,慢点跑慢点跑,你不听,又摔跤了吧?”5岁时, 孩子吃饭不小心把饺子掉在衣服上,正不知所措时,父母围过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刚穿的新衣服又弄脏了!”7岁时, 孩子上学时忘了带作业,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父母又是冷嘲热讽:“叫你昨晚不收拾书包,这回长记性了吧!”10岁时,有一次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又在饭桌上嘟囔:“养你有什么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结果12岁那年,孩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父母一脸不可思议地说:“怎么会这样?我们明明什么也没对他做!”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事,是不断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分明是无心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过失,却始终揪着不放,喋喋不休、可着劲儿地指责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心力交瘁,活得痛苦且压抑。
网友@黑尾鸥1998爆料了自己的经历:她在火锅店等位,旁边的一对父子也在等位,顺便商量等会儿要吃什么。爸爸很“贴心”地让孩子选一道自己爱吃的菜。儿子选了红糖糍粑,结果爸爸却说:“点一些能涮的。”孩子有点不高兴,辩解道:“是你让我点我想吃的!”爸爸反驳道:“就你自己乐意吃,每次都吃不完,浪费!”孩子生气地说:“随便吧,你看着点。”爸爸不乐意了,说:“说好了每人点一个,就差你了。”儿子大声地说:“我要点糍粑,你又不让!”接着,爸爸对儿子讲了一堆的道理,还建议儿子点个小酥肉。孩子直接将菜单一扔,说:“我什么都不想吃了。”然后,爸爸慢悠悠地捡起菜单,说道:“不就是个糍粑嘛,行行行,让你点,行了吧?”一边说一边往菜单上打钩。这时,孩子已经怒不可遏了,高声嚷嚷道:“我不要我不要!我不想吃了!”爸爸也面露不悦,说:“你咋呼什么?你看看周围,谁像你那么没素质?”男孩不说话了,憋红了脸,眼泪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一旁的妈妈和外公外婆也在爸爸的指控下,齐心协力地“教育”起男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