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初民参与新政协的历史回忆
作者 张原
发表于 2024年8月

邓初民(1889—1981),字昌权,湖北石首人。著名社会科学家,长期从事社会科学和社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大学第一任校长。

邓初民

近年来我整理了邓初民多份未刊的个人资料、家人的口述实录,参照多位同期与他有所交集的历史人物史料和人民政协的公开资料,对邓初民从响应“五一口号”到新政协会议召开这一时期主要的历史活动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忆,其中多有首次刊出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细节,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

鼓与呼:响应“五一口号”

1948年“五一口号”发布后,中共向29位民主人士发出参加筹备新政协的邀请,邓初民亦在受邀之列。其后,中共又连续两次发出更大范围的邀请名单,邓初民都位列其中。从“五一口号”到新政协会议召开,邓初民是这段历史的一位重要参与者、亲历者。

5月8日的日记中,邓初民写道:“二时起来,过海到海陆通旅馆,访张克勤弟,随邀赴《华商报》座谈会,到有马夷老、郭沫若、翦伯赞、章乃器、张香老、王却老、黄药眠、狄超白、章汉夫、连贯、张殊明、王雨亭、黄长水诸氏,由刘思慕兄主席,说明为适应新形势关于中共‘五一号召’,希望诸位赐教,发言者有郭、翦、马、章及我诸人。”这段文字记录了华商报社为响应“五一口号”召开的一次高层座谈会的情形。

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香港负责统战工作的领导与民主人士的商谈事实上已有铺垫。此前两日,在沈钧儒家中,由沈老主持,邓初民与胡愈之等民盟成员召开了关于民盟今后工作的商讨,这次谈话还邀请了连贯、潘汉年参加。连贯特别指出,民盟现在应统一到当前的政治方针上来,这也为后续新政协的协商工作奠定了基础。华商报社组织安排的民主人士座谈会很快就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活动。随后,邓初民连续几日投入写作,迅速完成了第二次座谈会的讲话稿,此文正是大家熟悉和经常引用的《怎样响应新政协会议的号召》。

在香港负责统战工作的潘汉年、连贯、方方、黎澍等大都是邓初民多年的旧识和好友。在集体讨论之外,他们曾多次与邓初民单独交流,深入沟通,有时在邓初民家中,有时在民主人士的聚会上,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不同的场合。6月4日,邓初民与柳亚子、茅盾等125位在港各界民主人士发表了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声明,声明中他们说:“新的政协召开之后,中国历史将会翻开灿烂的一页。”

“五一口号”发布后,政治形势仍极为复杂,团结民主力量、凝聚政治共识就成了极为紧迫的任务。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