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金代文明之音
作者 赵嘉宾
发表于 2024年8月

白山莽莽,黑水泱泱,在黑龙江流域内有一片以张广才岭为屏障的沃土,这里山林苍翠、水源丰沛、土地肥美、草原兴旺、气候适宜,阿什河流经大青山而下,是金代文明诞生发祥之地。女真民族在白山黑水间繁衍生息、崛起兴盛,将其发展为12世纪中叶东北亚繁华的都城。这就是“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阿城。

这座都城内曾经有过的璀璨与荣耀,连同其富丽堂皇的殿宇早已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化为一片沧桑城垣。如今,近120年的大金王朝历史,凝结在与金上京故城上京会宁府遗址隔街相望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内。它是全国唯一一座展示金代历史、弘扬金源文化的特色博物馆,珍贵文物集中展现了金上京地区的历史沿革和金代经济、文化、交通等发展概况,反映了金代对中华民族的特殊历史贡献。

文物之光,照亮历史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誓师抗辽一年后,宣布建立金国,定都皇帝寨(今阿城白城)。1124年初,太宗完颜吴乞买秉太祖遗愿,在皇帝寨西南兴建都城会宁府。1138年,金熙宗命名上京,即上京会宁府。自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至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至金中都燕京(今北京),金代以上京会宁府为都城,前后经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位皇帝统治,铸就了金代鼎盛时期的38年。

历史在上京会宁府遗址定格,又在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里重现。曾沉寂于地下的文物在这里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主馆内部,由序言厅、“金源寻踪”“雄峙北方”“以儒治国”“金源魁硕”“赫赫上京”等展厅组成,共收藏3023件(套)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二级文物137件、三级文物953件,全面展示了女真民族从兴起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占据当时中国半壁河山、雄峙北方的历程和他们创造的绚丽多彩的金源文化。

1956年,在上京会宁府遗址西端出土一尊金代铜坐龙,集龙头、犬身、麒麟背、狮子尾、鹰爪于一身,呈坐姿,龙首微昂,有一前爪与后爪之间通过云卷纹相连。经考证,铜坐龙是皇帝御辇上的饰物。作为镇馆之宝和金源文化的代表,铜坐龙反映了我国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文化融合和发展,体现了胸怀远大、开拓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

本文刊登于《新青年》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