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吞咽造影检查
作者 王亚芹 周哲
发表于 2024年8月

吞咽是人的本能,如果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异常或功能受损,会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不仅会影响进食,患者还可能因为咳呛、误吸而罹患吸入性肺炎,甚至因窒息导致死亡。

由于人们寿命的不断延长,吞咽障碍的发生比例有所提升。有研究表明,60岁以上、身体基本健康的老年人中,约有5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吞咽障碍导致的噎呛死亡病例超过1万人。那么,对于吞咽障碍,通过什么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呢?患者确诊后,又该怎么进行治疗呢?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组复杂的生理活动,需要神经、肌肉的精准配合。我们可以将吞咽过程概括为口腔准备期、口腔推送期、咽期、食管期4个阶段。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形成食团后,在舌头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咽部,咽部肌肉收缩挤压,使食团经咽腔进入食管,最终在重力和食管蠕动的作用下到达胃部。正常情况下,食团的运行时间为6~10秒。

吞咽障碍是指人的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至胃内。由于患者不能正常吞咽,食物很容易误入气管甚至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

什么是吞咽造影检查?

吞咽造影检查又被称为钡剂吞咽检查、电视荧光钡剂检查、电视荧光吞咽检查、动态吞咽检查等。指在X线的透视下,观察受检者吞入不同黏稠度、混入不同剂量造影剂的食团。患者吞咽食团,评估口腔、咽、喉、食管的吞咽运动情况。

1.咽造影检查是诊断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临床上针对吞咽障碍,可以采取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吞咽功能评估和摄食功能评估等方式进行诊断。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