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治经久不愈的“老烂腿”
作者 陈燕 陈云
发表于 2024年8月

咱们老百姓俗称的“老烂腿”“裙边疮”“裤口疮”,指主要发生在小腿中下段的慢性皮肤溃疡,学名叫作下肢静脉性溃疡,属于中医的“臁疮”范畴。因该病经久不愈,患处反复溃破,会让患者行动不便、意志消沉,甚至提不起精神进行诊疗,也会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那么,怎样治疗才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缓解不适呢?

越“烂”越大、越“烂”越深的“老烂腿”

下肢静脉性溃疡主要发生在小腿近脚踝处(踝骨上约9厘米左右)内外侧、脂肪层较薄的位置。患病初期,可能只是皮肤表面有色素沉着。随着病情发展,患处皮肤逐渐变黑,表皮发生溃破并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渗液、气味不佳。溃疡周围皮肤可出现湿疹、脱屑,患者会忍不住搔痒。但机械性外力刺激会加重皮肤损伤,提高愈合难度,让病情陷入恶性循环。少数患者的病程可长达十几年。病情严重者的皮肤损伤可到达真皮层,创面越烂越大、越烂越深,甚至使骨骼发生感染,导致慢性骨髓炎。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截肢。

发病原因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根本原因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液淤积,下肢皮肤静脉压力升高,导致毛细血管受损,下肢组织发生水肿、进行性纤维化,皮肤氧合作用降低。同时,由于小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溢,皮下组织内铁质沉积,刺激皮下组织形成致密的瘢痕组织,患处的皮肤变得又薄又脆,更容易形成溃疡。

作为直立行走的动物,人的心脏在上,腿脚在下,血液从心脏出发流至下肢相对容易。而下肢血液向上回流,则要心脏跳动、胸腔吸气运动时产生负压、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差、腿部肌肉收缩形成的压力共同合力,才能将血液“泵”回心脏。

如果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便有可能引发“老烂腿”。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血液回流不畅,诱发下肢静脉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浅静脉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同样可能导致该病。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