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呼噜娃”中医来帮忙
作者 林亦鑫 杨学
发表于 2024年8月

小琳今年6岁,晚上睡觉时总爱张着嘴巴、趴着睡。妈妈经常能听见小琳夜间打呼噜的声音。从今年开始,小琳感冒后鼻塞的病程也明显变长了。一旦感冒,鼻塞症状至少要2周才能有所缓解。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小琳的门牙日渐突出,“龅牙”越来越明显。妈妈赶紧带小琳去做了鼻内镜检查,发现导致小琳夜间打呼噜、外貌变化的“元凶”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的危害

腺样体位于鼻腔后方、口咽部上方的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其表面凹凸不平,外形有些像剥了皮的橘子。人的腺样体出生时便存在。随着年龄增长,腺样体会逐渐变大。大部分人的腺样体会在10岁以后逐渐萎缩。

在儿童时期,腺样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抵抗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但如果腺样体长期反复受炎症、过敏或理化刺激,会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过度增生的腺样体可导致耳、鼻、咽、喉等部位出现不适症状。研究发现,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发病高峰期为3~5岁。6~7岁时,患儿的腺样体肥大表现最为显著。

1.夜间打鼾、张口呼吸

腺样体肥大会令气道狭窄,引起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如果患儿的睡眠质量长期不佳,可导致白天困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2.容貌变化

长期口呼吸可导致患儿颌骨发育异常,出现上唇短厚翘起,牙齿排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的腺样体面容。

3.局部炎症

腺样体肥大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排泄不畅,引发鼻炎、鼻窦炎、气管炎、中耳炎等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在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方面,以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