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转发广西河池市的相关视频,赞扬了扶贫志愿者尼克在那里的经历。尼克来自卢森堡,2018年,他在刘三姐的故鄉宜州区乍洞村旅游时,结识了驻村书记谢万举,并成了他的“助理”。从此,开启了尼克与乍洞村的缘分……
因农结缘,成为“洋助理”
2024年5月一个普通的早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莲花村驻村第一书记谢万举,骑着摩托车带着他的“洋助理”尼克向果园出发了。刚到果园,尼克就挽起袖子,一头扎进了果园,开始帮助农户采摘、搬运果子。尼克干起农活来有模有样,十分熟练,甚至赶超不经常做农活的年轻人,令村民大为赞叹和敬佩。
尼克全名叫汉森·尼克·勒内,1960年出生于卢森堡大公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曾是一名警察,因公受伤后提前退休。2015年,尼克来中国旅游,很快爱上这里并定居。
2018年,尼克到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河池宜州区乍洞村游玩。刚到这里时,他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群山巍峨,雾气缭绕,美若仙境。尼克想,如果后半生能住在这里,那真是幸福。
不过,彼时的广西虽然景色宜人,但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摆脱贫困状态。比如乍洞村,很多村民的家里,目光所及之处,不是泥墙就是泥地、泥房顶,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而且,大部分家庭连电都不通,吃的水也是从很远的地方挑回来的。
尼克的心被震撼了,也有了想为当地做些什么的想法。巧合的是,与尼克有同一想法的还有谢万举。2016年,谢万举被区政府任命为乍洞村驻村的第一书记,那时的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
乍洞村因为贫穷,很多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家乡外出谋生。留在村子里的农户平时就种些普通的农作物,勉强能维持温饱。
考察过后,谢万举决定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百香果种植。因为这里的气候、光照、土壤等都特别适合百香果的生长。而且相较于玉米等农作物,百香果要值钱得多。
可种植百香果非常麻烦,需要大量的人工,村中留下来的人并不多,而且都年龄偏大。万般无奈之下,谢万举只好在网上发帖,招募志愿者来村里帮忙给百香果搭架。正是他的这一举动,与尼克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谢万举对这个头戴棒球帽,脖挂相机,还背着背包的外国人并不看好,所以还特意提醒他:“我们这里完全是义工哦,没有任何报酬给您。”尼克爽快地回答:“没问题,以后就听您的了。”
说到做到,从此之后,尼克还真就成了谢万举的跟班,也从卢森堡的退休警察摇身一变,成了乍洞村的“洋助理”。
尼克刚住进乍洞村时,村民们很好奇,大家不知道这个外国人为什么要来他们这个落后的村庄。不过,村民们还是很热情,把自己家里最好的食物全部拿出来招待他。
尼克欣然接受,一边吃他们的腊肉,一边用英文连连称赞:“very good。”村民却误听成“这是苦的”,他们不解地问:“我们的腊肉怎么可能会是苦的呢?”谢万举笑着向他们解释:“very good,意思是很好,表扬你们的腊肉呢!”原来是这样,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尼克非常喜欢这种氛围,他说,这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亲近的人。
既然想要为当地村民做些实事,那就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付出行动。尼克走访了附近的村庄和乍洞村的村民,做了多次市场调查,甚至还读了很多有关农村致富方面的书籍。
那天,尼克找到谢万举,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讲给他听:“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大力发展百香果的种植,将这一产业作为乍洞村的支柱产业。”
尼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百香果原本是热带的一种野生果,适应能力非常强。最关键的是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大众都比较喜欢,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比较大。
为了鼓励乍洞村的村民种植百香果,尼克开始一家家走访。每到一家,他都会把种植百香果的前景跟他们讲述一遍。不仅如此,他还会把百香果的营养价值、品种种类、种植方法,甚至是病虫害的防治都说一遍。
也因此,尼克从开始对中文一窍不通,到后来变成了一个中国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