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缺的是场地


校园寸土也宝贵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原是花园村二小,始建于1967年,周边的花园村是住宅密集的居民社区。50多年来,学校的教育、管理等各项事业颇有成就,多次获得荣誉和奖励。在校园文化方面,音体美教育和课外活动有良好传统,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学校有南北两个校区,运动场地都不大。小区里车来车往,开展长跑只能在校园里跑S形路线。
南校区的场地呈方形,受边长限制,组织50米跑时曾经不得不打开校门,保安人员站在外面拦着过往车辆,才能将距离延长至50米。此后又将教学楼侧面一段狭窄的过道与操场接通,用来完成50米跑。就在这块场地上,每节体育课有4个班共用,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需费心安排,避免使用场地时“撞车”。即便这样,体育課还是排不开,有的班级不得不在上午第一节就上体育课。
教室和活动室所在的5层楼房被拓展成7层,地下室用来开展健美操,楼顶用来做课间操,学生站队只能半臂间隔,容不得伸展双臂。曾经想过拉起护网,开展更多项目的活动,但对面居民说影响采光。而且,楼顶太热,只能春秋天利用。不久前,学校操场铺上了塑胶地板,增强了弹性,以利于学生打篮球。校长王钢用尽心思,就是想让孩子们多一点空间,能运动起来。
南校区毗邻一所大学,那里有标准的田径场和各种运动设施,却常年处于半空状态,利用率不高。虽然多次协商,但对方一直不同意在隔墙上开一扇小门,放学生进去开展日常体育锻炼。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