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雷的奥运往事
作者 廖建蓉
发表于 2024年8月

在通往温布尔登中心球场的大门上方,刻写着英国诗人约瑟夫·吉卜林诗歌《如果》中的著名诗句:“如果你能直面胜利与惨败,宠辱不惊,不为虚荣所动。”这句话时刻提醒着世界上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人生不只是由记分牌来定义,他们应当学会从容面对挫折和失败,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英国网球运动员安迪·穆雷年轻时的一段往事,或许能够诠释这首励志诗歌背后的哲思。2012年夏天,在温布尔登球场进行的两场比赛,改变了英国公众对待穆雷的看法。穆雷在温网决赛失利后重整旗鼓,短短几周后,在同一块球场打进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直落三盘击败对手,赢得金牌。在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穆雷喜极而泣,也感受到来自球迷的爱。

在那之前,穆雷曾经很长时间无法赢得英国人的认同。2006年,男子足球世界杯与温网公开赛同时进行,年仅19岁的穆雷在接受采访时打趣说,他支持“英格兰队的任何对手”。那番玩笑般的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导致穆雷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遭到人们唾骂。

据穆雷透露,他在去球场的路上从一名女观众身边走过,无意中听到她用不屑的语气告诉一个朋友,她刚刚看到了穆雷。穆雷回忆道:“当时我才19岁,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对英国运动员来说,温布尔登是主场。我还是个孩子,却经常收到写满刻薄话语的纸条,有人诅咒我说:‘我希望你输掉余生中的所有网球比赛。’”

2008年,穆雷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首次打进大满贯决赛,成为继1997年的格雷格·鲁塞德斯基之后,11年来第一位跻身大满贯男单决赛的英国选手。2010-2011年,穆雷连续两年打进澳网男单决赛,遗憾的是均与冠军失之交臂。然而,英国公众对于穆雷的矛盾情绪仍然存在。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说,穆雷赢球时是英国人,输球时却变成了敌人。

穆雷在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

有人喜欢穆雷直言不讳的性格,觉得他在球场上生气时的样子很有趣,然而一旦穆雷输掉比赛,他的这些行为常常被人嘲笑。在许多网球爱好者的印象中,费德勒球技高超、球风优雅,纳达尔充满了勇气、决心以及永不言败的态度,德约科维奇拥有无人能及的耐力和精神力量。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