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 新的转折点
作者 易剑东
发表于 2024年8月
浪漫!满载奥运吉祥物弗里热的汽车驶上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我来到奥林匹克之都瑞士洛桑已经三个多月了,经常在雷蒙湖畔跑步。跑着跑着,手机会收到来自法国的短信提醒。这里离法国实在是太近了,湖对面就是。我也经常路过洛桑的码头,奥运会和冬奥会倒计时钟时常提醒人们,这里是世界奥林匹克之都,巴黎奥运会和米兰—科迪纳冬奥会快要来了。我时常在倒计时钟前拍照,感受自己和奥运会的关联。

国内媒体对巴黎奥运会的报道丰富而多元。然而,我看到的新闻,诸如开幕式在流动的塞納河的船上,参与者和观众可能不安全;奥运村有可能达到40摄氏度,却没有空调,甚至自己带空调也不允许安装;还有大量的各行业的工人罢工,趁机要挟政府想多拿工资,以及可能用于举办铁人三项和马拉松游泳项目的塞纳河被喷不干净,甚至有人主动在上游破坏河水的清洁;还有警察不够用,可能治安状况不佳,云云。总之,负面新闻较多。

我在瑞士参与一些国际活动时,与很多外国人交流,不论是法国人还是英国人、挪威人,乃至于美国人,大家普遍对巴黎办好这届奥运会充满信心。很多人的乐观情绪溢于言表,甚至认为再也没有比浪漫而务实的法国人更适合主办奥运会了。也就是说,欧美人普遍看好一届成功精彩的巴黎奥运会。这与国内的宣传存在很大反差,值得深思。

就在巴黎筹办奥运会的阶段,国内也爆出来很多新闻。6月份,有一个自媒体发出的新闻让人困惑,专门提到中国决定不再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了,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或者得不偿失,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说,中国可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会再去申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这当然与事实严重不符。北京已经成功拿到了2027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29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主办权,这是奥运会两个最大项目的世界大赛,显然是国际大型赛事,这不是说明我们还接着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吗?

其实,很多人对举办大赛的认知可能与国际流行的模式存在一定偏差。当初2012年伦敦奥运会就是在落后的东区为主来设立主要赛场,拉动了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法国这次甚至在100年前他们办过奥运会的场地所在区域——科隆布建造场馆,当年的主体育场也要举办本届奥运会的曲棍球比赛。科隆布区域相对落后,有望通过奥运会的拉动,增加就业,增加新产业,这也是发达国家办奥运会的一个模式:在相对落后区域增加投资,改变面貌,提升能级。

从我掌握的情况看,国内仅成都在5月份就有3个代表团访问了洛桑,多数都与相关国际组织接洽,谋求继续承办一系列的国际体育赛事。甚至有媒体传出,目前还没有定论的2036年奥运会,国内也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杭州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在办完亚运会和大运会之后,成立专门的体育赛事产业机构,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体育场馆再利用。大型赛事继续在这两个城市落地也是大概率的事。

巴黎奥运会的参赛代表团,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是美国,592人,其次是法国,570人。澳大利亚460人,日本410人,中国405人。日本参赛人数罕见地超过中国,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三大球的男女队都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这是要引起我们关注和反思的。当然,从目前国内外预测巴黎奥运会金牌或者奖牌榜的情况看,绝大部分认为美国排第一,中国第二,法国和英国可能争夺第三。但不管怎么样,中国三大球水平难以全面提高,始终是个隐痛。

本人认为,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传统的六大优势项目跳水、举重、体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大约能获得25至30枚金牌。其他一些项目也有可能拿到5枚左右的金牌,所以,不出意外,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的金牌数应该超过30枚,大约在30至36枚之间。美国代表团想必应该在35至40枚,发挥好的话可能超过40枚。这就是目前的一个基本格局。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将会向金牌榜第三名发起冲击和挑战。

法国在相对落后的科隆布地区建造奥运场馆,希望通过奥运拉动经济。

一个敏感问题是美国人以自己所谓的《罗琴科夫反兴奋剂法案》为由,发起对中国游泳队部分运动员的调查,这个做法早就是世界各国所反感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针对性地增加对中国游泳运动员的检测次数,本身就是不公正的,美国人还想实施自己的长臂管辖,显然是违背国际体育法规的霸道做法,绝对不得人心,很可能让他们搬砖砸脚,自讨没趣。我们相信,中国游泳运动员可以坚定信念,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在泳池中用实力证明自己。一旦他们能取得压过或者齐平美国游泳队的成绩,中国花样游泳队正常发挥水平,中国的金牌总数超过美国,将不会是意外。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