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史研究馆制度的建立

文史研究馆是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事业机构,其工作宗旨是“敬老崇文、存史资政”。组成人员有文史研究馆馆长、副馆长、馆员,也选聘特约馆员或名誉馆员。人员构成以党外人士为主,他们具备相当学识并有一定的声望。成立之初主要是下列人员:(一)民主革命时期做过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需要安置的民主人士;(二)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年知识分子;(三)文史或琴棋书画、体育技艺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知名人士;(四)亲身经历过某些大的历史事件或对某地、某行业的史实较为熟悉且有一定文化的老人;(五)其他需要安排的,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老年知识分子。
文史研究馆的成立
1951年7月29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以“敬老崇文”为宗旨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正式成立(1954年改称文史研究馆,1985年1月29日后更名为中央文史研究馆)。1952年9月5日,时任政务院代总理的邓小平主持召开政务院第149次政务会,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设置文史研究馆的决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了32个文史研究馆。1953年西安市、武汉市、广州市成立文史研究馆;1956年沈阳市成立文史研究馆;2009年4月,昆明市成立文史研究馆。近几年杭州市、大连市、宁波市也相继成立文史研究馆。
经毛主席举荐,周恩来总理聘任了符定一先生为第一任馆长,还聘请了文物大家叶恭绰、诗人柳亚子、学者章士钊为副馆长。第一批聘任了26位馆员,他们是王治昌、田名瑜、邢赞亭、邢端、宋紫佩、志琮、邵章、康同璧、周嵩尧、查安荪、夏仁虎、唐进、陈云诰、陈半丁、黄复、叶瑞棻、巢功常、齐白石、齐之彪、刘武、刘?园、潘龄皋、萧龙友、罗介丘、梁启勋、康和声。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