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记述的票号故事
作者 于洋春子
发表于 2024年7月
杨立朝照片及自述生平

票号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晋商辉煌历史的见证。以票号诞生为标志,晋商成功将商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一跃成为当时金融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票号除了辉煌的金融业绩,在商业汇兑中也留下了不少文书和著述。这些著述种类繁多,有介绍经营之道的生意论述,有介绍商业知识的专题著作,还有介绍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的日记自述。前两者在晋商经商的过程中留存不少,但讲述个人生活经历的日记自述却鲜少见到。因此,晋商博物院收藏的晋商文献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一张以1927年拍摄的照片为载体的“日记自述”。

这张照片长23.8厘米,宽30.8厘米,采用竖幅装裱,整体呈灰绿色。相片卡纸纸板坚硬厚重,边缘由两条绿色边框装饰。卡纸靠近相片边缘一侧的边框由凹凸印花勾勒,另一侧由辘线勾勒,中间放置照片。相片中的人物为正面坐姿,头戴小帽,身着长袍马褂,背景为当时照相馆普遍使用的风景背景幕布。卡纸左下角印有曾鸿太照相馆标志,由英文花体字缠绕。名称下方是照相馆的地址和电话信息:济南府西门大街司马内府,电话五九一号。卡纸上的留白部分则是拍摄对象书写的自述文字。从右往左,共270字,内容如下:

余名立朝,字笏卿,世居山西汾州府平遥县,蓝翎五品衔,现年六旬,生于大清同治七年六月十一日酉时,少年读书未竟,弃儒就商,遂在本城广义兴学权子母,于光绪十六年就新泰厚票庄,是年三月十二日调往山东,住济南周村二处四次十有余年,三十一年调往广西,路经汉口湖南湘潭,三十二年调往厦门,由南海航路经梧州广东香港潮州汕头等处,在厦三年,遄返福建,经上海汉口一带下班回里。民国二年又调济南,是年新泰厚歇业。三年就源利通票庄,即取道汉口沙市宜昌,由川江抵重庆成都住五年,该号歇业。八年就济南当业银行兹八年矣。回忆一生劳碌,笔难书述,爰于十六年十月十一日特照此像略生平事迹。俾后世知任事之艰难也。

自记于当业银行之办公室。

这篇自述开头“余名立朝,字笏卿”,自稱仅有名和表字。在晋商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份《清代新泰厚人俸折一》中可以找到“杨立朝,字笏卿,白坡上,二厘”的记录,进一步佐证了这张照片的主人就是杨立朝。

杨立朝,清同治年间平遥人,少年时就在平遥城内广义兴店学习商业知识。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立朝进入新泰厚票号工作。新泰厚票号是著名票号“蔚字五联号”中的一支。新泰厚票号由新泰厚绸缎庄改设而成,总号位于杨立朝的老家平遥县城,在太谷、祁县、太原、北京、天津、济南、开封、西安、苏州、南昌、汉口、成都、重庆、福州、厦门、桂林等地设立了近30家分号。清道光六年(1826年)开业,主要经营汇兑官款业务,同时也兼营大量捐输社会福利的事业。票号以4年为一个账期,一般每股分红七千两至八千两,最多达1.5万两,股东分红达600多万两。

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民国2年(1913年),杨立朝在新泰厚票号就职。他在记述中提到:“民国二年又调济南,是年新泰厚歇业。”卫聚贤在《山西票号史》中记录,新泰厚票号于民国10年(1921年)歇业。此外,在《晋商史料集成》中有一份《民国三年新泰厚票号残账》,里面也查找不到济南分号的信息。因此,这里的“民国二年新泰厚歇业”应该是指济南分号的歇业,新泰厚总号歇业于1921年。

杨立朝在新泰厚济南分号倒闭后,继续从事票号汇兑工作。他来到重庆和成都地区,在源利通票号就职5年,直到该号歇业。民国8年(1919年)杨立朝重新回到济南,又在山东济南的当业银行工作了8年。民国16年(1927年),正值杨立朝60寿辰,他在济南曾鸿太照相馆拍摄了这张照片,以记录自己从事汇兑业务的生涯。

班期制度的实物印证

在杨立朝的日记自述中,多次提到“调”“住”和“下班”,这些词语是票号班期制度的真实表达。“调”为调任,调往。“住”即住班,在此上班。“下班回里”即从分号回到总号。在新泰厚任职时,杨立朝先后历经了济南、周村、广西、厦门四处分号的调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从总号调往济南、周村分号,坐班四次,历时十多年。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