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慎奉公天下最”的裴侠
作者 董剑云
发表于 2024年7月

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是著名的“宰相村”,村里所出的名卿贤相茂郁如林。南北朝时期的裴侠便是裴柏村人,村中有一方石碑,称其“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裴侠(?—559),字嵩和,河东解州人,祖籍闻喜裴柏村。裴侠出身官宦世家,生活在北魏到西魏、北周时期,历任南北朝时期北周刺史、司邑下大夫、户部中大夫、工部中大夫等。他为政清廉,勤勉奉公,生活俭朴。百姓怀其惠,污吏畏其威。

文韬武略

裴侠13岁丧父,青年时任州主簿,举为秀才。北魏正光年间(520—524),他以门资得到散官奉朝请,后升义阳郡守。永安二年(529年),北魏六镇还相当活跃,各种地方势力对北魏政权也趁火打劫。当时,与北魏对峙的南朝梁武帝为了分化瓦解北魏政权,任命魏北海王元颢为魏王,派兵护送,另立政治中心。而北魏朝廷腐败,权臣高欢拥兵自重,皇帝也无法驾驭。为了应对危局,朝廷到处招兵買马,调集军队。裴侠奉召率部开赴洛阳,同武卫将军王思政共商大计。裴侠表现突出,受到魏孝武帝赏识,很快担任了朝廷要职,负责处理重要事务。后来关东大乱,衰弱的朝廷被迫西迁,魏孝武帝逃奔长安,投靠关陇军阀宇文泰。裴侠把家眷留在东郡,随魏孝武帝西行。他的好友郑伟认为当时天下大乱,群龙无首,劝他不如东去和家人团聚,静观其变,择善而从。裴侠不听,义无反顾地追随魏孝武帝进入潼关,到达长安,建立了西魏政权。宇文泰担任大丞相,总揽西魏朝政。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东魏高欢亲率二十万大军从壶口南下,与西魏宇文泰激战于沙苑(今陕西大荔)。这是第二次东西魏大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沙苑之战。尽管宇文泰的军队仅有万余人,但裴侠率领乡兵、部曲冲锋陷阵,勇猛作战,为西魏以少胜多取得沙苑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宇文泰对他十分赞赏,引用孔子“仁者必勇”,给他改名为裴侠。

大统八年(542年),已经担任并州刺史的王思政奉命镇守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任命裴侠为长史(相当于幕僚长)。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