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令,在陕北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按战时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迅速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
八路军紧紧依托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太岳山,在华北地区先后创建了三大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和晋绥根据地,从而形成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
在这种形势下,山西的战略地位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抗日组织进驻山西,大量的抗日军政人员涌入。在此时,也涌现出了不少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坚定地站在反法西斯战争第一线的国际友人的身影。
为抗击日军挺进三晋大地
八路军民运工作部奉命跟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从陕西省三原县出发,进入晋东北地区,以五台山为中心开展工作。其中,有一位叫洪水的干部,皮肤黝黑,颧骨突出,像是中国桂粤省份的人。因为他的相貌和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医生、出身英国贵族的燕京大学导师林迈可等欧美人完全不同,加上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当地老百姓一开始根本不知道他同白求恩、林迈可一样,也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不久后,中共晋东北特委成立,洪水担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在五台县城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洪水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救国演讲,对五台县掀起抗日救亡的熱潮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与洪水的长期相处,根据地的地方干部才知道,这个才华横溢、平易近人的八路军干部是个越南人,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加过红军长征。
洪水原名武元博,出生于越南河内。15岁时,他只身远赴法国寻求革命真理。在那里,他结识了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武元博跟随胡志明辗转来到中国广州。在李富春和蔡畅夫妇的推荐下,武元博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他参加了由胡志明领导,在中国举办的越南革命青年干部训练班,成为了越南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白色恐怖笼罩全中国的危险时刻,武元博同志毅然于当年8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省东江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他为自己取了新名字——洪水。他说:“敌人骂我们是洪水猛兽,我就叫洪水好了!”从此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洪水的名字越来越被广大抗日军民熟知,而他也成为了一名杰出战将。
在烽火中缔结山西情缘
八路军来到东冶镇后,担任晋东北特区副主任兼五台县四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主任的洪水,立即着手筹建东冶镇“动委会”。“战动总会”是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合作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洪水向当地干部了解领导人人选,当地党组织推荐的候选名单上全部是男同志。为了开展妇女工作,洪水要求当地推选一名有文化、工作雷厉风行的女同志。组织上反复挑选,推荐了符合条件的陈玉英。于是,陈玉英就成了五台县四区“动委会”唯一的女委员。
陈玉英1914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因家境殷实,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陈玉英14岁时考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中,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1934年7月,陈玉英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北平报考大学,后因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被捕。出狱后,陈玉英回到了家乡。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进入了五台山地区。东冶镇成为八路军晋东北特区下辖的五台县四区的核心地区,陈玉英立即在家乡积极投身抗战。
在洪水的领导下,陈玉英带领妇女们投入到支援八路军的抗战活动中。她们做军鞋、缝军衣,动员适龄男子参加八路军,还配合男同志站岗放哨。为了扩大影响,东冶镇“动委会”还组织了抗日宣传演出。洪水和陈玉英亲自上台主演,在东冶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两人也成了工作中的好搭档。就这样,两颗年轻真诚的心越靠越近,直至谈婚论嫁。

离开妻儿奉命返回越南
此时,越南的局势出现了新的变化。越共中央准备调集一些中国共产党内部的越南籍干部,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抗法战争。胡志明在重庆与周恩来、叶剑英等南方局领导商量后,决定把洪水先调回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后返回越南。
回到延安后,洪水和已改名为陈剑戈的陈玉英去看望中央妇委会书记蔡畅。蔡畅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夫妻俩。当年洪水到广州后,就是在李富春和蔡畅夫妇的推荐下进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蔡畅带他们夫妇到中央党校食堂吃饭时,还见到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

1944年1月15日,陈剑戈和洪水的儿子在延安出生。因这是洪水夫妇的第二胎,而且这一年延安的大生产运动获得了成功,所以他们给孩子起名“小丰”。陈剑戈得知丈夫要返回越南的消息后,内心极为矛盾。从内心来讲,陈剑戈是不愿意洪水离开自己和孩子的。此时的她又怀有身孕了,是最需要丈夫陪伴在身边的。但她作为一名革命干部,更加明白要服从组织安排,为革命事业奉献。想到这些,她只得忍痛与洪水分别。洪水离开延安前,为了减轻妻子陈剑戈的负担,特地把小丰送到了延安条件最好的养育院,还委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对陈剑戈母子给予关照。
1945年8月,洪水告别妻儿,离开延安,取道重庆,踏上了回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