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融入盐碱地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范围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大约5 303万公顷的土地尚未被开采,人均可达到0.054公顷,该比率高出我国东北沿海地区均值的45%左右。这些尚未被开发的土地呈现出连片分布的状态,此外还包括约100万公顷的浅海,遭受黄河冲击的土地年均达0.1万公顷。在此基础上,随着我国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很有可能导致后期土地资源面积再度扩大。丰厚的土地资源匹配优良的生态系统,为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丹东东营一带的盐碱化土地面积超过44.29公顷,占整个三角洲地区面积的1/4以上,且土壤的含盐量较高,通常能达到0.4%,甚至更高。我国耐盐植物分布范围甚广,且数量群体庞大,存在很多极具经济价值的物种,在不对地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对盐生植物的利用率,能够显著提升地方生态农业经济效益。
盐碱地是绿色环境的“绊脚石”
我国疆土境域中盐碱地的存在会极大概率引起土壤结构黏质问题,使土壤本身的通气性能降低,从而加速土壤容重和升温速度,促使土壤好气性与微生物活性降低,降低养分释放的速度和渗透系数,提升土壤的毛细作用。其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如下。
引发植物生理性干旱问题
倘若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会提升土壤本身的溶液渗透压,继而导致植物出现生理性干旱,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源,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水分外渗,最终导致植物枯萎或死亡。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