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家校社共育下的新篇章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人的全面培养和塑造。我国稳步落实“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均衡发展,旨在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其中,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新时代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同时,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什么是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参与各类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进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强调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与其他教育不同的是,劳动教育是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其独立自主、勤奋耐劳品质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家务劳动、学校课程、社会实践等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確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培养新时代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劳动教育存在的缺失和不足
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缺失和不足。

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