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帕”不怕,关于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抖(头、下颌、肢体抖动)、僵(躯干、肢体、面部肌肉僵硬)、慢(行走及肢体动作变慢)、摔(姿势平衡障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相关人员预计,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将从2005年的199万人上升到2030年的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帕金森病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进行性加重。随着疾病的加重,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
现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在达到临床诊断标准之前15~20年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示信号,只要我们拥有敏锐的双眼,早期识别这些预警信号,早期干预,就能延缓疾病的来临。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关于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帕金森病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帕金森病家族史,携带风险基因如LRRK2、GBA等,长期接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或铁、铅、铜等金属,曾出现意识丧失的脑外伤或脑震荡的人群属于帕金森病高危人群,容易患帕金森病。
哪些预警信号需要我们关注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典型运动症状之前出现的症状,我们称之为帕金森病前驱期症状,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预警信号。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时噩梦连连,伴随相应梦境出现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行为,或者一觉醒来发现床边东西掉落,胳膊、腿受伤甚至跌下床。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