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的“空气管家”:呼吸机如何维护我们的生命线
作者 沈佳燕
发表于 2024年7月

呼吸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气流调节,辅助或替代重症患者自主呼吸,从而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在ICU中,这种设备通常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支持手术后的患者或其他需要临时机械通气的病例。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气压控制与容积控制

气压控制与容积控制是呼吸机工作原理中的两种主要模式,它们分别侧重于不同的机械通气参数,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生理需要。在气压控制模式下,呼吸机通过设定气道压力来调节患者的通气。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限制气道峰值压力的情况,通过确保气道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减少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创伤。相反,在容积控制模式下,呼吸机注重调节患者吸入的气体体积,这种模式通常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潮气量的情况,如手术期间。

吸气相与呼气相

在呼吸机的工作周期中,吸气相和呼气相的切换对患者的舒适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在吸气相,呼吸机通过提供气流使患者进行吸气。这个阶段需要确保足够的气体流量和压力,以满足患者的吸气需求。吸气相的调控与患者的生理特征和治疗目标密切相关。在呼气相,呼吸机通过适当的压力来支持患者呼气。这一过程的平稳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舒适感和呼吸机的工作效能。呼气相的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肺力学状况和治疗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呼气的顺畅与安全。

ICU中呼吸机的应用

重症监护

对于那些面临呼吸衰竭、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大健康威胁的患者,呼吸机不仅提供了生命的关键支持,而且能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调整通气参数,确保患者在最脆弱的时刻获得最合适的呼吸支持。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