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爱欲之火与诗歌之泉
作者 袁永苹
发表于 2024年7月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的诗歌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其外交生涯,聂鲁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多次来到中国,与当时的中国现代派诗人多有往来,这也令其诗歌在汉语诗歌界广受推崇。聂鲁达的一生是复调的一生:政治生涯与爱情生活成为贯穿他一生的双调。聂鲁达一生感情生活复杂多变,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情诗佳作,他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极度富有激情的诗人(被称为“美洲惠特曼”),而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以下简称《二十首情诗》)正是其代表作品。写作《二十首情诗》之时,聂鲁达正是青春蓬勃的时期(不满20周岁),在这一时期,人对于爱欲的感受是最为新鲜、敏锐的。聂鲁达在这本诗集中大胆地袒露了自己的爱情生活,抒写爱欲中的折磨、痛苦、喜悦与哀愁,其富有激情的文笔、深挚的感情和精湛的诗歌技巧,让这本诗集成为“被翻译语种最多,印刷次数最多的诗集之一”(《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李晓愚译,台海出版社2024年)。这本诗集中的情欲对象众多,有的是聂鲁达少年时代暗恋的圣地亚哥女孩,有的则是他在故乡的恋人、妻子。“他从不忠诚,总是游走于不同女性间。爱、性、孤独、死亡、政治……这些也成为纠缠他一生的写作主题。他一生情人众多,他从不讳言自己对女人的爱慕与需要。”(李晓愚语)

聂鲁达对于爱欲的表现是立体、复杂和全方位的。他的那些经典诗句,倾吐着爱的心声,让人心弦震颤—“当悲风猎杀蝴蝶/我爱你,我的幸福舔咬你李子似的嘴”,“爱,何其漫长的道路,才能抵达一个吻”,“我不再爱她,这是确定的,但也许我爱她。爱情太短,而遗忘太长”,“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在绝望的爱情中,得不到的情,就像是在黑夜里寂静的星,哪怕周围群星环绕,而你却独自孤寂”……聂鲁达既书写爱欲中的激情、冲动与欣快,也描写爱欲中的纠缠、痛苦与失落。在《二十首情诗》的开篇自述中,诗人陈述了自己创作时的状态—“我备受折磨……它们让我悲伤,带给我悲痛……”可以说,在写作这些诗歌时,诗人一边渴望着爱的洗礼,同时也经受着爱欲的折磨。而需要看到的是,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求而不得”层面的探讨,作为欲望主体的诗人似乎正被爱欲折磨,完成着不得不承受的命运。

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苦涩的爱,荆棘为王冠的紫罗兰

在充满锋利激情的灌木丛,

悲伤之矛,愤怒的花冠:你是如何到来

征服我的灵魂?经由怎样的痛苦的道路?

诗中对于“爱欲”的诞生充满疑惑和质疑,即诗人主体在爱欲当中体验到某种被动性,这种被动性使得诗人仿佛变为一种爱欲的形式被“表现”在世界上,为此,诗人也充满了无可奈何的哀怨。这一被动性的呈现,不应当被看作是一种“惺惺作态”,但凡体验过强烈爱欲的人,都会承认某种无法控制的被动激情的存在。这首诗的后续中,诗人再次写到爱欲之火的强烈,难以抑制—

在内心,凶猛的爱缠绕

缠绕着我—直到它以它的刺,它的剑,刺穿我

劈出一条满是焦灼的道路,直穿我心。

这些诗句不乏浪漫派的激情,带有一种为爱欲献身的精神,同时又有一种将诗人的自我主体性“交纳”给爱欲的体验主义激情。

本文刊登于《书城》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