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实战:美对俄实施认知域作战的实践探析
作者 刘长军 高寅
发表于 2024年6月

认知域作战是传统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信息战等多域战的复合集合体,其手段灵活、形式多样,不仅表现为“软对抗”,也可通过“硬对抗”的方式影响对方的意识、认知、行为,获得战场优势。近年来,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博弈在全球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认知域成为两者斗法的主战场。

美对俄实施认知域作战的主要实践

美俄在认知场域内的博弈由来已久。早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就已对俄实施认知域作战,直接导致苏联解体,这种认知战持续至今,仍未间断。

政治领域 国与国之争根本是政治之争。美西方以政治手段对俄施压,直接服务政治目的。一是国家战略支持。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家防务战略》《国家情报战略》等纲领性文件中,将俄罗斯定义为最大威胁对象,以官方权威的形式,大肆渲染俄罗斯威胁、抹黑俄罗斯形象,影响本国民众情感意识以更有利于政府的统治意志。二是壮大遏俄阵营。一方面,持续巩固在欧洲的天然优势,以几乎为零的投入强迫欧洲国家的支持,也积极拉拢原保持中立国家选边站队;另一方面,在俄罗斯境内以及周边国家,通过资金支持、军事援助、人员培训等方式大力扶持俄境内所谓的“民主斗士”、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扶植反俄势力,着力形成内外联动态势,使俄陷入动荡。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大量事先潜伏在乌克兰的西方基金会等机构,如美国家民主基金会、欧洲议会研究中心及国际特赦组织等,通过多种手段介入,力求塑造国际社会和乌克兰民众对危机的认知。三是实施政治斩首。美国凭借国际话语权的主导优势,在攸关俄罗斯利益的国家对俄实施“贴标签”“预先驳斥”等策略,污名化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治精英群体,影响国内外民众对俄执政集团的反感情绪,激化精英群体与民众的矛盾,制造不稳定因素。另外,对原苏联的卫星国发动颜色革命,颠覆这些国家的亲俄政权,扶持亲美派上台掌权,从而转变国家战略,瓦解俄罗斯的潜在同盟力量。

经济领域 美西方对俄在经济领域实施极限制裁策略,企图通过使俄经济体系崩溃,以俄因战失利的结果,扰乱民众认知、影响精英决策,逼迫俄政府屈从于西方霸权。自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空前烈度的制裁,制裁条目超过16500项。主要方式有以下几项。一是冻结俄外汇储备。在西方展开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后,俄罗斯3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冻结,约占俄罗斯外汇储备总额的一半。随着美国和欧洲对乌克兰援助资金的枯竭,美政府开始打起了“没收”俄罗斯在外资金的主意。二是制裁俄关键人物。通过禁止入境、冻结海外资产、不允许美国人与其经营的公司经济往来等方式,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大亨、金融精英等关键人物,以此动摇这部分人。美国财政部就把波塔宁等人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名单,冻结其在美资产,不允许美国公民与他们产生任何经济往来。三是对俄实施货币战。美对俄实施金融战的核心是货币战。发动美元霸权主义,以美元压制卢布,企图将俄罗斯踢出美元交易体系,一度迫使俄罗斯卢布贬值、资本外流、股市动荡。同时,美国还利用掌握大量资本权力的俄金融精英误导俄罗斯国策,损害俄罗斯国防和工业体系。

信息领域 自2014年以来,美国心理战士兵一直在为乌克兰军队提供建议和协助,以打击俄罗斯的虚假信息行动。信息成为美对俄实施认知域作战的弹药。一是利用俄社会矛盾易爆点。通过信息误导、偷换概念、散布谣言等方式丑化俄执政当局、抹黑公共政治家和公众人物,激化民众不满情绪,煽动社会政治紧张情绪,催动社会阶层对立。例如,马航客机坠毁事件,俄“侵占”克里米亚,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俄运动员“兴奋剂丑闻”,俄新冠病毒疫苗“无效”,等等。二是瞄准俄网络建设薄弱点。平时,组织黑客定期参与屏蔽俄罗斯网站、攻击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指挥控制系统,使其瘫痪或无法正常运行,并且可以未经授权访问这些网站的“敏感”信息;战时,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掐网断链,控制其在国际上的发声渠道,抵消了俄军事行动的战术优势。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