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国外认知域作战的兴起与发展
作者 刘长军 闫强强
发表于 2024年6月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他的行为,一个群体的认知就会影响政治。认知,由来已久且极富力量,可以是生存与发展,亦可是战争与毁灭,对于资源争夺、思想控制、行为约束等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如今,敌对双方认知博弈的特征更加明显,少了赤裸裸地枉顾道义的野蛮行径,多了师出有名的叙事包装。不管是真实还是谎言,都是服务于自身军事和政治,抢占舆论、争取认同的战略或战术。

国外认知域作战简况

经历数千年人脑隐性对抗,以及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战争场域不断拓展,认知域成为继物理域、信息域之后的又一角逐场域,认知域作战成为继火力、机动力、信息力之后的又一制胜高地。如今,国外主要国家或联盟对认知域作战的研究与探索取得显著成果。

美国 作为认知域作战的引领者,美国实践先于概念,早已开展了形形色色的认知域作战行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以宣传战、心理战等形式对敌实施认知攻防行动,并在美苏争霸、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中多次运用,积累了实践经验,创造了许多认知域作战样式,诸如战略欺骗诱导的决策认知战、剥夺话语权力的认知压制战、武力炫耀示形的认知威慑战等等,较早地在现代战争中推行认知战战略。美西方认知域作战冷战色彩浓重,通常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公开将俄罗斯和中国视为最大威胁。自2017年9月首次提出“认知战”概念之后,美军以信息战为指导的认知对抗在理论建构和实践中日趋成熟,并在其全球同盟体系中嵌入了认知域作战战略。

俄罗斯 俄罗斯的认知域作战方法与美西方国家的理解有所不同。俄罗斯将认知域作战定义为心智战,认为是旨在破坏社会意识的系统性方法和手段,既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在冲突条件下实施。根据认知域作战行动的来源划分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当源头来自俄罗斯时,它被称为“反射控制”;当源头来自西方时,它被称为“心理战”。目的是消灭或转化所干预的客体,破坏社会意识、社会机构、武装力量等等。俄罗斯于2021年7月,将其提升至战略层面,把心智战的泛指措施写入《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与美西方一样,俄罗斯有着丰富的认知域作战实践与研究,曾在干预美国总统大选、收复“克里米亚”等行动中大放异彩。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亦成为融合认知域作战的混合竞技场。

日本 一般将认知战称为信息战,重点强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制脑权”争夺。2013年公布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提到“灰色地带事态”;2014年,提出“脑计划”项目。近年来,日本非常重视认知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在加强相关研究和讨论的同时,不断强化针对俄罗斯等国的认知域作战行动,每年发布的《东亚战略概观》《防卫白皮书》等文件,均将俄罗斯等国描述成“秩序破坏者”与“地区威胁”。2023年版《防卫白皮书》纳入认知域作战的相关内容,新增“应对不同形式的情报战/信息战,包括认知领域的情报战”章节。据悉,日本将成立专门的“信息战”部门,及时跟踪社交网络上传播的虚假信息并进行辟谣、打击等活动,也将致力于不断提升本国的叙事能力。

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推出《作战2040:北约在未来将如何竞争》

认知域作战已然不是大国专利,其他国家或行为体也都有所探究实践。比如,一些小国往往会围绕自身利益加强叙事,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求得建设与发展的援助与实惠。纵观国外认知域作战实践,认知域作战的复杂性决定着认知域作战理论的丰富多样性,至今仍没有固定统一的认知域作战概念,但其基本特征已现雏形。例如,认知域作战的对象是影响实现作战目的的相关人员,模糊了平战、军民、国内外、人机之间的界限,运用手段具有混合性,根本目的是干预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等等。

发展演变

自战争出现以来,人类在认知领域展开的攻防博弈从未停止,但认知域作战的概念提出时间并不长。自美国提出精神战理论之后,认知域作战从最初探索逐步得到发展,并有着系统性演进。

最初探索阶段 20世纪70年代,美国战略家约翰·博伊德提出著名的“OODA”循环理论,将人类所有冲突总结归纳为消耗战、机动战和精神战3种类型。其中精神战的内核突出了心理空间对抗,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暴力和非暴力手段,制造、利用及放大敌方个体或群体的焦虑、猜疑、恐惧等负面心理,在敌方阵营营造不安全、不稳定、不信任的政治和社会氛围,从而削弱、破坏、瓦解对手战争意志,进而令对手自乱阵脚,甚至全面崩溃。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认知域作战仅局限在心理战、舆论战以及政治战的层面,但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成为认知域作战理论的基础之一,是现代意义上认知域作战的最初探索。

进入理论体系 2001年,美国防部发布《网络中心战》,首次将认知域概念正式确立在军事领域,强调认知域包括人的知觉、理解力、信念、价值观、判断和决策等心理和精神维度,“决定着许多战斗和战争的胜负”,认为认知域是信息战的一个独立作战空间。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