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大国博弈、大国竞争的焦点主要体现在新兴领域战略竞争。所谓的新兴领域主要指太空、深海、极地、网络、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其作战方式已从正面交锋转向更为隐秘的“隐形”战场。在此背景下,“隐形作战”,即新型认知作战的较量,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并在当今世界的几场冲突中表现得尤为凸显。新型认知作战技术在作战中广泛运用,具体表现为网络空间攻防下的网络战、深度伪造技术下的舆论战、精确斩首行动下的心理战,涌现出对战场态势及战争走向的强大影响力。
高科技手段助力下的网络空间战
网络空间战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利用信息系统作为武器进行的一系列作战行动。这些行动包括攻击、防御和干扰敌方的信息系统,以获得信息优势或破坏敌方的信息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网络空间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将不断提升。2022年2月25日,俄罗斯遭受知名黑客组织“匿名者”的网络攻击,致使俄国防部数据库敏感数据泄露,其中包括近10万名俄军的姓名、军衔和单位;俄外交部、红星电视台、对外情报局等多个俄罗斯网站遭受DDoS攻击,导致部分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空间战不是传统网络攻防作战而是博弈各方对网络空间认知域的争夺。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网络战表现出泛民用化、高科技化、全智能化等特点,以其在高科技赋能下的作战手段,赢得战场上的战争主动权。
黑客渗透攻击的泛民用化。科技的快速进步,也促使黑客攻击与网络渗透技术的不断演进,其波及范围已逐渐从专业圈层向外拓展,逐渐向着泛民用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泛民用化趋势意味着不仅仅是专业的黑客和网络安全专家,普通民众也有可能接触到这些技术,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利用这些技术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进行自我保护。在美西方民用高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乌军信息情报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战略设计和指挥控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进而构建了全面的网络信息联合作战和全域作战体系。通过精妙的网络渗透和黑客攻击,攻击者有能力获取敌方的重要信息,甚至能够对关键基础设施,如电力、交通和通信系统进行破坏或控制。在美西方民用高科技公司的支持下,这些技术为乌军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情报收集与分析能力、战略规划和指挥控制手段。同时,在俄军对乌军的网络战中,俄方民间黑客组织“沙虫”利用Industroyer2软件攻击乌克兰的电力设施,导致大规模停电,这不仅对乌克兰的军事能力产生了影响,也对民众的心理造成了压力。
信息媒体操纵的高科技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媒体操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演变为一场高科技的较量。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在这场较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信息作战变得更加复杂、隐蔽和高效。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媒体操纵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并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为媒体操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信息战的重要战场。信息作战的高科技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高科技手段助力下,通过获取全球主流媒体、社交平台的控制权,在网络认知中展开“搏杀”,从而影响战局走势。通过在社交媒体上散布信息、操纵舆论和塑造公众认知,网络战可以影响国内外公众的观点和情绪。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进行舆论加码,使得国家间的认知对抗从一开始即进入白热化。在巴以冲突中,双方都利用社交媒体发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塑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同时试图破坏对方的士气和公众支持。
网络安全防御的全智能化。网络防御作为网络作战的核心行动,是实施联合作战的关键防御环节之一,贯穿于联合作战的各个阶段,对确保联合作战的顺利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智能化网络防御,能够实现网络防御高度自动化,大幅缩短从发现到响应的时间间隔并降低误报率,通过自动完成网络监测、防护和反击,有效提升网络防御的速度和效能。目前,各国网络防御正积极向智能化转型,充分融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自动化分析等尖端科技,旨在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