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魅力与陷阱:如何引导学生使用规范语言
作者 吴晓洲
发表于 2024年6月

网络语言的时尚与潮流

快捷性

网络语言之所以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表达的便捷性。这种语言形式简洁、直观,能够迅速传达思想和情感,满足了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对效率的追求。例如,通过使用网络热词、表情符号等,人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以更经济的文字量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感状态和观点,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增加了交流的趣味性。

网络语言的便捷性还体现在其跨越了传统语言的界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语言融合了多种文化和语言元素,使得不同语言背景的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并参与到交流中来。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大大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门槛,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创造性和趣味性

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的学生群体。这种语言形式往往简洁有力,能够迅速传达信息,同时又不乏幽默和智慧,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例如,通过对传统词汇的创新使用、新词的创造,甚至是表情符号的巧妙运用,网络语言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和生动性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网络语言的创造性体现在它能够不断更新和发展。随着互联网文化的演变,新的流行词汇、热门梗不断涌现,这些都是网络语言适应时代、反映现实的表现。它们往往源于日常生活,但经过网络传播和群体创新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交流的语言表达。

语言创新背后的沟通陷阱

规范性缺失

网络语言的普及和发展尽管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方式,但其背后隐藏的语言规范性缺失问题不容忽视。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非正式性上,这些特点虽然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亲近感,但同时也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规范性缺失体现在其对传统语法规则的忽视。在网络交流中,为了追求表达的速度和效率,许多人会刻意简化句子结构,甚至使用不完整的句子或是省略主语、谓语等语法成分。长此以往,这种习惯很容易影响到个体在正式书面语或口语表达中的语法运用,导致语言表达的不规范。

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这种语言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年轻人,但同时也对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