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 李晶晶 马玉玲 桑永菊
发表于 2024年6月

腸内营养支持途径有哪些

临床多以口服、经导管输入形式完成肠内营养,经导管输入包括鼻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鼻胃管、胃空肠造瘘管等。在众多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中,鼻空肠管适用于不宜胃内喂养或存在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营养支持,在床边即可完成,可降低误吸等并发症风险。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剂有哪些

大分子聚合物

可采取自制匀浆膳形式制作营养剂,如将豆浆、牛奶、蔬菜、鱼肉等食物加适量水研碎,制成匀浆膳;可选择大分子聚合物制剂,其中含有维生素、脂肪、糖、蛋白质、矿物质与水。

配方制剂

基于氮源进行分类,肠内营养剂可以分为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基于营养组成进行分类,肠内营养剂可以分为要素制剂、非要素制剂、组件制剂及特殊制剂。

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如何评估

危重症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均要接受营养状态评估,主要评估方案如下。

基础测量

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身体质量指数不足18.5时,提示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身体质量指数不足16时,提示患者进入严重营养不良状态。此外,还可通过体重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营养不良,如3月内体重自然降低幅度>5%,或6月内体重自然降低幅度>10%,提示患者出现营养不良问题。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