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认识骨骼营养构成
骨基质是骨组织的基础,主要包括有机成分(约占35%)和无机成分(约占65%)。
有机成分主要为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无定形基质,可以推动骨骼生长发育,修补骨组织,为骨骼提供营养成分;无机成分主要有羟基磷灰石、阳离子(钙、镁、钠、钾和锶)和阴离子(硫化物、磷和氯化物),可以使骨骼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压力,起到支撑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

年齡与性别是影响骨矿物质含量的重要因素。从婴儿期至青春期,骨矿物质含量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青春期之后,骨矿物质含量的增加男性较女性显著,30~40岁达到最高峰值,此后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下降比男性明显,尤其是在女性绝经以后下降幅度较男性大。
骨质疏松症与营养
营养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防治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蛋白质
蛋白质是骨合成胶原蛋白的主要营养物,胶原蛋白具有增加骨骼韧性、降低骨骼脆性,让骨骼硬而不脆的作用。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在钙摄入充足的前提下,每日应摄入适量蛋白质,将每天的蛋白质总量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这样更加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