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吗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在形状上酷似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吃的江米条,并且一端长有很多鞭毛,便于运动和固定。人体的胃部不仅胃酸的pH值一般为1~2,而且有很多种类的酶,细菌在这里存活的概率很小。然而,幽门螺杆菌是个例外。幽门螺杆菌能够借助鞭毛穿过人体胃窦部的黏液层,从而将自身固定到黏液层当中。此外,幽门螺杆菌自身还携带尿素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进而和胃部所产生的胃酸进行中和,营造一个适宜自身生存的环境。
一旦幽门螺杆菌存在于人体的胃部,就会弄破胃黏膜屏障,这样会使胃酸进入其中,加快胃壁腐蚀。不仅如此,幽门螺杆菌还会产生免疫反应,它所分解的氨、毒素等会损伤人体的胃壁,进而引发炎症。

一般情况下,人体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初期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个别人群会出现较轻的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会由于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攻击,胃黏膜出现炎症,进而通过反复的受损、修复等,由慢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为非典型增生,这属于胃癌前期的病变表现,此时患上胃癌的概率会大大提升。还有一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后逐渐发展为消化性溃疡。
怎样应对幽门螺杆菌
很多朋友担心,这种在国内有将近一半的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在感染之后会有一定概率发展为胃癌。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