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疾病难逃心电图的“法眼”
作者 苏海波
发表于 2024年6月

什么是心电图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方式,正常人体的生物组织具有发电效应,可以发出生物电,而心脏细胞相当于微型的发电机,电信号可以被传送到心电图上,心电图记录心脏的放电方式,最后形成心电图报告。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心脏疾病,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做心电图检查。如果患者有心前区不适、心悸气短、原发性高血压、腹痛、感染等症状,就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做心电图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心脏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基本功能。

心电图检查有哪些作用

诊断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比較常见的心脏疾病,是指心肌细胞的血液供应不足,心脏代谢稳态受到破坏,局部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等疾病。如果心肌缺血引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非常特殊,显示为ST段抬高、有Q波存在、T波对称且有高尖。在心肌梗死发生的不同时间段,心电图的显像会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体征、表现症状、心电图等指标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诊断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频率或节律异常,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在心律失常发作的过程中做心电图检查,可以收集到不正常的电流信号。在患者心律失常的缓解期检查,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可能显示为正常。如果难以在心律失常发作时做心电图,可以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在不同的时间段监测心脏的跳动情况。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