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王伶俐:在热爱的土地上书写青春华章
作者 安红
发表于 2024年5月

在四川崇州的春光里,王伶俐刚刚从北京载誉而归,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殊荣。但她没有片刻停歇,而是即刻投入到农事活动中,她首先仔细检查了育秧田块,随后前往小麦田开展病虫害防治。9年前,王伶俐大学毕业后,受父亲王志全的影响,选择成为一名“新农人”。她以科学种田为导向,积极引领村民共同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如今,王伶俐管理的土地面积已超过7000公顷,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佼佼者。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王伶俐荣获了“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野上,王伶俐以其坚定的步伐,谱写了一曲充满青春活力的赞歌。

王伶俐与父亲一同检查育秧田地

   

王伶俐在田间喷洒农药

父女接力,乡村振兴

王伶俐是一名90后,出生于四川崇州隆兴镇顺江村。她自幼便目睹了父母与乡亲们勤勉的农耕生活,尽管辛苦地劳作,但生活状况并未发生多少改变。因此,王伶俐怀揣着“勤奋学习,走出乡村,改变命运”的愿景,与众多年轻人一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在上大学期间,她亲眼见证了父亲王志全在政府地引导下,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让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她的思想开始转变。

彼时,崇州农村地区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成为种田的主力军。为了应对此问题,崇州政府曾尝试推出多项政策,但效果均不理想。为了打破困境,自2010年起,崇州开始进行新的探索,以解决“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的问题。在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崇州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

2010年,在成都打拼的王志全,突然接到了村支书的电话。电话中,村支书向他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村里计划成立一家农业合作社,并希望他能回村参与此项工作。当时,王志全带领的装修队已颇具规模,年收入超过10万元。然而,在村支书的恳切邀请下,他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到村里。

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农户自愿将自家土地入股合作社。王志全最初负责管理的农田面积仅为八十余公顷。然而,农田在实施了规模化经营、采用了科学化的种植方法后,成功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收成,为村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一年,王志全积极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而到了第二年,村民们则纷纷主动争取加入。

2012年,王志全管理的农田面积比第一年增加了300公顷。

本文刊登于《伴侣》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