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枝:在大漠中闪耀青春光彩的奇女子
作者 晓荷
发表于 2024年5月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什么最难做到?

坚持。

什么品质最值得坚守?

奉献精神及家国情怀。

什么记忆最值得自豪?

在最美的青春做可以回忆一生的事。

一個怎样的人,可以同时做到以上三点呢?

李桂枝与学生的合影
李桂枝上课的场景
李桂枝正在进行家访

李桂枝,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且末团队2000年第一批支教教师。大学刚毕业的李桂枝,得知新疆非常需要老师,便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和14名同学一起,走了5天4夜,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南端。

工作24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大漠边陲、奋斗在教学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无怨无悔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传播文化知识、促进民族团结。她像一直守卫在这里的白杨树一样,守护着这片大漠中的孩子们,践行着自己“到西部教书去”的青春誓言。她用自己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全新开始  扎根边疆

2000年秋,经过认真准备,李桂枝和其他14名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们讲得非常投入。直到现在,李桂枝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试讲的第一课是《白杨礼赞》,因为此前有过试讲的经历,加之准备充分,师生们的反响都不错。

当时,除了上课,李桂枝和同事们工作之余无处可去,加之周边缺少娱乐设施,大家渐渐地生出些烦躁焦虑的情绪,而真正让他们平静下来却缘于一件事——

一名衡水师范专科学校的老师要离开,学生们到车站为其送行,一次次挥手道别:“老师,一路顺风。”突然,学生们看着同来送行的老师,流着眼泪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师,是不是有一天你们也会走?”看着孩子们无助的眼神,李桂枝和同事们心如刀割。

从那时起,李桂枝和同来的支教同学就下定决心扎根大漠。当然,学校领导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也让他们达成共识——这里缺的是好老师,不是混饭的老师。西部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需要真心付出。只有肯干实干,才会有收获。

且末是一个民族聚居地,李桂枝深知民族团结对边疆地区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她主动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学生纠正不标准的发音习惯。

本文刊登于《伴侣》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