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工作就是给火车车轮进行‘体检’,哪怕有一点问题和隐患都要立即解决,这关系到火车的运行安全。”户卫钦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车辆段轮对探伤工。她从事探伤工作二十余年,凭借着坚毅不服输的韧劲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累计探伤火车轮对近30万条,发现各类轮轴故障五十余件,被业内冠以“铁路神探”及轮轴“女名医”的美称,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车辆轮对探伤工,并荣获“大国工匠”及“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每天探伤100条火车轮对
“小丁,我数一二三,使大劲儿!”2024年3月5日,在中国铁路北京局石家庄车辆段的配件车间探伤间,轮对探伤工户卫钦和徒弟丁瑜修站在乌黑的轮对两侧,两人都弯着腰铆足了劲儿,眼见一吨多重的轮对就这样缓缓滑入轨道送出门帘。而在他们的身后,是源源不断等待检测的轮对……
轮对是机车与钢轨接触最密切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其作用是保障机车在钢轨上安全运行和转向。探伤工则是为轮对诊断病症的“医生”。“轮对,是列车的‘腿’,‘腿’不好,路便走不好。我的任务就是寻找轮对上的伤痕,可谓责任不轻啊!”每天上午7时,现年50岁的户卫钦准时来到了石家庄车辆段配件车间,眼前是一片火车轮对的海洋,耳畔则是机器的轰鸣声和火车轮对检修时发出的“叮叮当当”声。
在正式探伤前,户卫钦先要“做试验”。只见她先将多通道探伤仪移至车间靠墙部位的几个轮对试块旁边,然后拿着探头对着轮对上的裂痕往复移动。伴随着探头移动,机器滴答作响,仪器屏幕上的波形或长或短,时而单独成线,时而有起有落。在确定裂纹点位后,户卫钦保持右手稳定,同时赶紧用左手点击仪器相关按钮,将问题数据录入存储。
大约半小时后,户卫钦将多通道探伤仪放置在工位,便开启了一天的探伤工作。户卫钦先用仪器量出有伤轮对一毫米的样本,以此作为探伤依据。这是她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她说,由于每天探伤都会对探头造成磨损,导致原来输入的参数不准确,所以每天上班之前,她都要重新输入这些参数。
全新轮对、报废轮对与需要探伤的轮对都在一条流水线上经过。每条轮对上都标有组装日期、型号、数字和单位,它们被送来后,户卫钦先要用手持终端核对每条轮对的型号,再进行探伤。“要看它的材质、透声性是否合格,还要看有没有裂纹。”
由于列车载重较大,车轮哪怕有一毫米的裂纹,都可能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轮对裂纹是肉眼看不见的,需要通过探头进行超声波探测。
轮轴探伤主要是通过超声波的无损检测,来查验火车轮表面或者内部的缺陷。特别明显的裂纹在微机探伤环节就能发现,户卫钦负责的手工探伤则是对微机探伤的查漏补缺,也是探伤工作最难、最重要的一环,主要是通过观测探伤仪的“波形”变化,来判断车轮及轴承内部裂纹的深度、长度及裂损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