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既需专业知识也要细心、耐心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多发于瘫痪患者。压疮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这些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得苍白、灰白或者青红,出现轻度水肿。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护理和治疗,创口可深达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可能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压疮的多发部位
局部组织持续承受压力是压疮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普通人来说,以俯卧或仰卧姿势追剧、玩游戏时,如果觉得不舒服,会主动调整姿态,比如翻个身、侧卧一会儿,以避免特定部位受压严重。
但长期卧床的昏迷、瘫痪患者不具备自主翻身的能力,因此肩部、骶尾部、脚后跟等骨骼突出的部位便容易发生压疮。长期处于仰卧位的患者,压疮容易发生在枕骨隆突、肩胛部、骶尾部、坐骨结节等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部和坐骨结节。长期保持侧卧位的患者,压疮易发生在股骨大转子和脚踝外侧。一些肺部疾病患者因为治疗需要,要长期保持俯卧位。这些患者的压疮易发生在面部、双侧肩部、髂前上棘、膝关节等部位,男性俯卧患者的生殖器也需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
压疮的分期
压疮形成的初始阶段,受压部位的皮肤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颜色变化,可能伴随轻度水肿。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局部皮肤会变得黑紫,出现水疱、溃疡,甚至发展为“烂肉”,发出恶臭气味。具体而言,根据损伤程度,压疮可分为4期:
1.第1期(淤血红润期)
患处皮肤无破损,但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发红部位存在疼痛、皮肤温度改变等症状。皮肤颜色较深的患者,其患处可能看不出明显的“发红”,但颜色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区别,识别度较高。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