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帮忙调治膀胱过度活动症
李阿姨最近有个“难言之隐”——她出现了尿频、尿急的症状,总是憋不住小便——还没到洗手间便已经“滴滴答答”。因为一天要小便十几次,她甚至不愿意出门,睡眠质量也因频繁起夜而严重下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李阿姨罹患膀胱过度活动症,需要及时治疗。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有尿频、夜尿多,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简单来说,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可以抑制膀胱的收缩,维持正常的排尿频率。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膀胱不受控制,人会频繁产生突发的、非常强烈的,且难以被推迟的排尿欲望,甚至是尿失禁。
膀胱过度活动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低。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2010年6月发布的首个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率为5.9%。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到11.3%。该病不仅会使患者感到尴尬,还会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甚至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倾向。但患者不需要悲观,经过系统治疗,大多数人可以痊愈。
致病原因
原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控制膀胱收缩的神经传导异常,或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有研究发现,肥胖,咖啡因、碳酸饮料、烟酒的过量摄入,可能加重膀胱功能异常。
继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由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梗死、帕金森病;泌尿系统器质性疾病,如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膀胱结核等;尿路感染;前列腺疾病或手术;糖尿病等导致。这些患者应优先治疗原发疾病,改善病情。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病情的有效疗法,患者可通过内服中药,接受针刺、艾灸等治疗辨证论治、控制病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