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科学饮食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15%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出现了视网膜病变;病程≥10年的患者中,55%的患者发生了视网膜病变;病程≥15年的患者中,70%的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了积极治疗、定期检查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还应做好饮食管理,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尽量减少视力损失。
什么是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多发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若不积极治疗,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健康与生活质量。
临床根据患者的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的病变比较轻,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并伴随渗出等症状。增殖期的病变较重,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等症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失明。
1.发病原因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具体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持续高血糖有关。
(1)血管机制:持续高血糖环境可导致血-视网膜屏障被损害,通透性增加,引起微血管渗漏。病变发展至晚期,会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最终造成视网膜微血管细胞结构改变,甚至完全丧失。
(2)神经机制: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可导致几乎所有类型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并与血管病变共同引发视网膜病变。
2.临床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视力受影响较小,患者可能偶尔出现飞蚊症(眼前有黑影飞舞)。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