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航拍的新突破?

自从无人机航拍走进千家万户,这种拍摄形式,正在逐步卷入大众化的影像新潮中,航拍的作品宛如漫天的雪花,普遍性见诸于融媒体时代、大众化摄影时代的各种传播方式、交流平台、纸制行业、网络应用、影像赛事、艺术与生活娱乐消费等丰富的领域。航拍摄影创作也正在从更多作者的技术层面延伸于艺术层面;从客观记录形态延伸于主观意识形态;从俯拍城乡建筑、山水景观延伸于多维多变的社会关注焦点、人文趣事、自然生态的风景。航拍创作正在火爆走向健康向上新兴的影像文化业态,大大提升和促进了中国摄影的繁荣昌盛。然而航拍创作也跟进带来了雷同化、同质化、图示化的审美疲劳期和思路贫困的焦灼阶段。
笔者认为,180余年的摄影术发展史早已定论摄影是艺术,但绝不是所有摄影行为与功效都具有艺术属性。摄影最本质的特征有两种表达,一是写真,突出客观的真实记录;二是写意,突出记录中主观的思想情感的意识表达。而写真中有不需要艺术形式的渲染,如档案摄影、文献摄影以及行业科技摄影等。而当下海量的航拍摄影作品却背离了摄影艺术的要素与功效,滞留于带有普遍性、沉积性、复制性生产过剩的记录特征照片阶段。要想改变航拍所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笔者针对破解难题与倾向,提出航拍的三大突破。

摄影创作思想的突破
作者的创作思想不仅是创作与表达的三观体现,也是作者创作选择题材、关注点、价值判断、情感投入、精神释放的心灵体现。航拍相比地拍,创作手段得以站位改变,观看的视野得以拓荒的扩展,表达的思想内涵得以延伸的丰富,这多维多样的创作内容与形式的改变,必然要求创作思想的升级突破进而适应摄影新技术、新智能所创造出的新透视、新立体的视觉空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