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下花开花落
作者 牛国栋
发表于 2024年5月

1979年冬天,寂静的千佛山脚下,马达轰鸣,尘土飞扬,当时还叫齐鲁饭店的建筑工程破土动工。

这片北起经十路,南至经十一路,西临千佛山路,东到历山路南段的片区,原为向阳大队的庄稼地,间或有些坟茔。这里不仅规划有齐鲁饭店,还有山东省旅游局和山东省外办的办公楼、宿舍楼及相关配套设施。而齐鲁饭店无疑是这一片区的“大块头”。

几年后,一座高35米的11层酒店屹立于经十路旁,这也是山东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首家旅游宾馆。其内部装饰设计与施工则由香港人操刀。来此施工的香港装修队,个头都不高,人人都精干,他们手里握着当时济南人未曾见过的电动无齿锯、电动手提锯、钉枪、电刨子等工具,干起木工活来像变魔术。

齐鲁饭店一边装修,一边做好开业前的各项准备,他们登报公开招募服务员,在济南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招收名额三四百人,报名者竟达上万人。尤其对形体要求之苛刻,堪比如今选拔艺考生。再经过长达数月的专业培训,员工整齐划一,个个有模有样。

爆破前的齐鲁宾馆

1985年4月28日,一个温暖的暮春时分,奥林匹克自行车团作为首批客人,入住了正式命名为齐鲁宾馆的新酒店,也标志其试营业的开始。1985年10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山东视察时亲临齐鲁宾馆。次年4月15日,齐鲁宾馆正式开业。

宾馆拥有客房255间,500多床位,大小中西餐厅18间,以及大堂吧、星河吧、绿茵吧,还设有商务中心、会议中心、康乐中心和培训中心等。敞亮典雅的大堂里,迎门是木作玄关,上有“年方八八”的艺术大师刘海粟亲笔题写的“宾至如归”四个金色大字。那间有着洋人头像的雕花玻璃的美容厅,理发工具都是一水的进口货。这里提供的可躺式洗头服务,在济南尚属首家。

零点餐厅“三品堂”常常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稍来晚点只能到大堂吧候座。其中有三道菜,食客点选率很高,即葱油鲩(常写作皖)鱼、蒜子鳝段和香酥鸡腿。被厨师称为“西装鸡”的洋鸡腿,香气浓郁、外酥里嫩,其个头在今天看来大得出奇,但在当时却是相当解馋的“硬菜”。

齐鲁宾馆老楼、二期工程及高层公寓在拆除前同框

蒜子鳝段则是江南人爱吃的鳝鱼,加入山东人爱吃的大蒜瓣,慢火炖煮成胡辣味道,半汤半菜,既开胃,又大补,尤其用陶罐盛之,不仅好看,吃到最后,汤有余温。

喜欢用浓油赤酱烹制淡水鱼的济南人,此时此地也不管草鱼如何又叫做鲩鱼,只感觉这道先蒸熟,后浇热油,肉质鲜嫩,葱香味足的菜品与众不同。

1988年,齐鲁宾馆与山东省体育中心、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环城公园、八一立交桥等一同被评为“济南十大景观”,成为当时济南新地标,也是公务、商务和外事接待之首選。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