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挂壁公路纵览太行壮阔美景
作者 朱七七
发表于 2024年5月

你想象过驾车在悬崖峭壁的石头山上穿行吗?感受过在半空中纵览南太行的美景吗?

太行山脉的晋豫交界带,是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在山脉的东西两侧,地势险要,垂直落差极大,形成了一座座笔直陡峭的悬崖绝壁,也构造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佳壮美奇景,却也因此地形阻碍了大山居民的出行之路,千百年来的大山人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山的居民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重重苦难,在悬崖峭壁上一锤一斧开出了一条条连接大山与外界的“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顾名思义是“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它附著在石头山体的外围,像一条巨龙盘桓在山体上,穿行其中就像在巨龙的腹中驰骋。我国一共有七条挂壁公路,其全部位于南太行山脉,且彼此之间距离不甚遥远,对于当地大山居民来说是连通内外的通道,但对于外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游览太行美景的绝佳线路。

郭亮洞绝壁长廊愚公精神的真实写照

如果想要穿越其中,纵览太行壮阔美景,首先要去穿越的一定是久负盛名的、位于河南新乡市的郭亮挂壁公路。郭亮挂壁公路,也称为“郭亮洞”,因其修路主力是郭亮村而得名,公路建成后以惊艳的姿态吸引着世人。

关于郭亮村的来历,据说还有一段历史。相传,东汉末年连年灾荒,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剥削压迫导致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郭亮便率饥民揭竿而起,之后却因寡不敌众而不得不退守西太行山的绝壁处,于是他们的后人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封闭的山沟里。

上百年来,郭亮村村民一直靠着720级台阶“天梯”(沿着绝壁石缝抠出来的一溜石窝窝)出行,危险且极为不便。

从1972年3月9日开工,到1977年5月1日通车,英雄的郭亮村人凿山掘洞,苦干五年,硬是在高110米、长1250米、坡度25度的悬崖峭壁上,用钢钎、铁锤、尖镐和双手开凿了一条山洞公路。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