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济古村隐藏于时光深处的世外桃源
作者 白英
发表于 2024年5月
古村慢生活
查济古村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查济(zhājì)古村,隐藏在黄山脚下,历史已超过千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古祠堂,流水潺潺的小溪,闲散安逸的村民,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犹如一个隐者,不问世俗美,却又美得惊艳。相较于西递、宏村等知名的徽州古村,这里更为清净,更能寻觅到淳朴的古韵。村落群山环绕,屋宇灰白雅致,低调却不乏人间烟火气,它所在的泾县以出品宣纸而闻名,而查济就是这张宣纸上徐徐晕染出的水墨丹青。

古村落别有天地非人间

“三溪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查济古村位于安徽泾县以西约60公里处,远眺可见四面环山,三水穿村,石溪、许溪和岑溪共同汇成了查济河。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是安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據记载,鼎盛时期曾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桥梁。

直至今日,还遗存有古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足以见证查济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毓秀的山水意境。村内十有八九是查姓人氏,至今仍然民风淳朴,极少见到商业气息,有着原汁原味的古村韵味。

初入查济,便被其古朴的风貌所吸引,一路迎着溪水,沿小路缓步而行,石板路蜿蜒曲折,溪岸两边是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的亭台楼阁、祠庙塔院与高门大户,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数不清的巷子像迷宫,却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漫步其间,让人恍若隔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古村老式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大部分房子还都住人,村民们极为热情朴素,只要打声招呼就可以随意走入他们居住的深宅大院。窗边挂着一排腌火腿,年代久远的老坛子随意摆在檐下,处处都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满了年代感。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儿猫儿在巷中慢走,村里人依旧过着悠然自在的生活。昔日的繁华变成今日平静,慢节奏的生活让游客们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坐在门前的石阶上,看着来往的土著居民,他们或谈笑风生,或悠然自得,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受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时所作的诗——《山中问答》所描绘的情景:“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二甲祠五凤楼

古祠堂温情脉脉遗古风

几千年来,弘扬孝道、祖先崇拜、儒家礼仪等华夏文化遗风于百姓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一个古村落,一个大家族,一般都会有一个宗祠祠堂。而查济,祠堂文化尤为兴盛,不仅数量多,而且每座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气势恢宏,豪放粗犷;有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精雕细琢;有的见砖不见木;有的见木不见砖。这都是缘起于查氏家族支系发达,人多财茂,文武官宦不绝于历朝历代。村中查姓人群庞大,他们从一千三百余年前开始繁衍生息,支系丛生,一旦某一支系发达了,后人就会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